初高中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有很多想法、很多点子,有时候是看一些财富经的影响,总觉得自己也可以干一番大事业,读书简直是浪费时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也会有所成就。庆幸的是自己当时没有叛逆的个性,怀着父母的期待,乖乖地参加高考、读完大学。而我身边中途退学的例子却很多。
“学习没有意思,学不进去。”
这是我一表弟的想法。他当时小学毕业,父母通过关系,把他送进了市里比较好的中学,然而,学了不到半年,他就退学了。亲戚朋友各种说教,劝说,并没有打动他。当然,我觉得当时也受村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村里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干着基础的工作,并没有表现出大家认为的大学生的特质和能力,有些时候还比不上初中辍学,在村里学得一门手艺的同龄人。
之后,他换了很多工种,汽车修理工、泥水匠、学了焊接等,我总以为他会有一天因为社会上工作太辛苦而反悔转回学校,然而并没有。他那个时候偶尔会给我打电话,说他的很多想法,我总觉得他还算有个性,慢慢应该会有所成就。加上当时我深受成功学的影响,对他一些新颖的想法表示赞同,希望他能不断进取和追求梦想。而七八年过去了,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反而学了一身痞气,有一群“讲义气”的朋友,前不久还因为打架斗殴进了看守所。
他总是有很多想法,想做这个,有想做那个,总是问我“你打算创业吗?”每次我回答没有的时候,你总是有些失望,觉得我没追求、没魄力。创业在他看来是一个牛逼的词,做一个打工者没有前途。而所谓的创业在他眼里只是“若有一笔钱,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而并不知道创业背后要付出什么,到底需要多少钱,创什么业?
我们的很多想法和问题其实前人都遇过,世上那么多人,很多问题其实都很雷同,这也是我从生涯认识的想法。不要总想着自己的想法多么独特、问题多么特殊,其实可能的情况是,你的问题别人早已解决并反复验证有效。所以书读太少,经历太单一,很多时候会大惊小怪,总觉得自己想法多,其实可能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以前,我总佩服那些有想法、中途退学创业的人,现在我的想法是乖乖读书学习,这个阶段做这个是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不排除真的有厉害的创业者,但不要看到他表面的光环,他的学习背景、教育背景都决定着他此刻的状态。别人可能高中就完成了个人认知和成长体系的建设,而你可能只是简单地读了三年高中。
时间过得很快,村里很多怀抱“梦想”选择退学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而认真完成学业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早已完成质的迭代,不论是思想层次还是结婚生子后家庭教育上。总有一些反智现象,蒙惑着人们的思想,他们宁愿相信小概率事件,也不愿接受事实。喜欢把“北大毕业卖猪肉”、“博士毕业给初中辍学者打工”等作为捍卫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做的是打开自己的视野,而不是怀疑当下读书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