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感到焦虑?你需要了解控制的三分法则

“不要把精力投入到你不能控制的事情上。” 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道理非常简单,选择你能控制的事情,放手你不能控制的,自然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听起来似乎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呢?这个道理我也知道很多年了,但我的焦虑似乎并没有大幅减少?最近学到一个新的解读,对控制进行了更为精妙的区分,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01

这个解读把控制这件事从简单的是否二分(dichotomy)变成更为符合现实的三分(trichotomy),这个控制三分法则来自于斯多葛主义(stoicism),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这个三分法则其实也不复杂,即在可控和不可控的二元状态下细分出了第三种,不完全可控 ,也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我们完全可控的,完全不可控的,和我们有一定掌控却并不完全可控的。想一想,其实生活中对我们重要的,让我们抓心挠肺的,往往是这介于中间态的“不完全可控”。

来源: A Guide to the Good Life: The Ancient Art of Stoic Joy

例子很简单,比如我们打网球比赛,比赛的天气如何我们不可控,我们对比赛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完全可控,而是否可以打赢网球比赛,则属于这第三类“不完全可控”。比赛的天气这种事情,我们完全不必理会,因为不论我们做什么都不会影响这件事情的结果。但后两个因素如何处理,却并非如此非黑即白,我们往往是事件结果的关键因素,而这份影响结局的“责任”则往往成为焦虑的来源。

02

我们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继续前面的网球比赛的例子,我们可以选择给自己设定目标为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内在目标,即完全可控),也可以给自己设定目标为打赢这场比赛(外在目标,不完全可控)。如果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打赢比赛,这个行为本身并不一定会增加我们的获胜几率。事实上,我们很有可能无形中降低了自己的获胜几率。如果比赛开局我们的状态不理想,我们会立刻感到沮丧和压力,而这样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发挥,让我们的获胜几率更为渺茫。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目标极大的增加了我们对事件结果感到沮丧的概率。

如果我们选择了内在目标,也就是发挥自己最佳水平,这个目标的设定客观来讲并不一定提升我们的获胜几率,但是却会极大降低我们对事件结果感到失望的概率。这么看来,选择内在目标有明显的优势——降低负面情绪的可能,同时却没有什么损失。

03

显然,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网球,还可以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回想最近让我感到焦虑的事情,发现其实往往都是因为对不完全可控事件设定了不完全可控的期待。

感谢阅读。希望这个三分法则也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忍不住想你 忍不住去找你 又怕我的热情灼伤了你 忍住这个秘密 是我最大的勇气 对待感情我太不熟悉 破坏和你的关系 ...
    站在月球看地球_2c2c阅读 402评论 0 4
  • 想想就想笑,活了半辈子,这啥啥都不会的感觉。 昨天课程结束较早,看看时间不到五点,心想可以去外滩看看。怎么去呢?百...
    阿尔山的梦阅读 351评论 2 8
  • 单元测试 流程测试 unnitest里头的test数组存放的TestCase默认是以首字母来排序正常的情况下是按照...
    Kun_f0ba阅读 328评论 0 0
  • 之前跟前同事一起吃饭,说到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是个很平凡的人?大约30多岁吧。差不多,该折腾的折腾过了,该见...
    小湘子曰阅读 239评论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