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书的开头,直子讲述了一口水井的故事:有那么一口极深的水井,却又无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两年三载就有人失踪,怎么也找不见,于是大家都说保准掉进这口井里了,掉进去的人在那里大声呼喊也无人听见,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一分一秒地挣扎着死去。但是由于没有人知道井在哪里,所以也没办法把它围起来进行保护。
刚开始我不明白,这个故事的意义,直到读完整本书,我才懂得这口深井的喻意。
在二十岁的年纪,本应是青春年华大肆绽放的时候,书中却有三个年轻人分别都陷入迷茫:直子、渡边和绿子。
直子在小学时亲眼目睹亲生姐姐的自杀,高中时代又遭遇青梅竹马木月的自杀,她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陷入重度抑郁,住进深山中的疗养院自我疗愈,最终却未能走出人生的漩涡。
渡边是木月的同学,在木月死后,他和直子之间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纽带和吸引力,仿佛只要他们还接触,木月的某片记忆就还鲜活。渡边面对着直子的抑郁和封闭,深感无力,却又因为自己能够给直子带来的疗愈作用感到安心,而与此同时,他认识了绿子,和她在火光满天的屋顶上接吻,在狭小的书店里煮一顿暖暖的饭菜,他心中因为朋友自杀而留下的空洞慢慢被填满,也慢慢明确了自己的心意。
绿子表面上是一个活泼开朗的洒脱女孩,实际上生活一团乱麻,她从小没有得到父母太多的偏爱,在母亲病逝后,父亲大喊着为什么不是两个女儿替自己的母亲去死,从此父亲就出走乌拉圭,直到和母亲一样患病,最终瘫痪在床,全由绿子和姐姐艰难照料。但绿子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明亮的。尽管经历了巨大的悲伤,她仍旧向往着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努力活下去。
故事里的那口井,是每一个想要让你萌生死意的念头,是人生的虚无,一旦靠近,那里的黑暗就会将你层层包裹,让人失去活下去的欲望。直子的姐姐、木月都是掉入井中的人,直子几经挣扎却还是陷落进去,而想要抓住直子的渡边被绿子狠狠牵着手,最后两个人都回到正路上。
面对人生的荒芜,他们三个是不同的角色,直子是出题者,渡边是做题者,绿子则是破题者。直子让我们知道人生的苦难,渡边让我们感受选择的纠结和摇摆,而绿子让我们体会到破局的舒快。
演员春夏曾说过一句话:“我讨厌这世界的大多数,但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留下了我。”这一小小的部分,太过重要,因为跷跷板的另一头可能是一个生命的重量。谷川俊太郎写过一首诗:六月的百合花让我活着、死去的金鱼让我活着、被雨淋湿的狗崽和那天的晚霞让我活着。我们无法再洞悉那些走向那口深井的人心情,但是我们仍旧希望这些微小的、细腻的瞬间能够成为你生命中那一点点想要活下去的欲望之源。故事的结尾里,渡边和绿子通话,绿子问渡边现在在哪里,渡边却意识流地茫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是不断地呼唤着绿子,也正是不断在呼唤着那个能够压住生命实感的光亮。
蔡崇达写过一篇文章《台风来了没》,说他有个许久未曾见面但声称是自己小学同学的人想要让自己写一个故事——追台风的故事。起初我并未理解到这些想要跑到登陆点追台风的人的疯狂,后来随着故事的开展,我才明白,这些追台风的人是想要给自己一个体面离开这个世界的借口,他们的世界太沉重,甚至连选择死亡都要在意是否会给家里人带来异样的眼光,生怕自己的懦弱寻死成为被人诟病的谈资,所以选择这样一个看似勇敢的疯狂举动,在满世界的风雨中好似意外似的走向消亡。可蔡崇达的小学同学后来在追台风的时候,努力挣扎活了下来,他重燃了对生的希望。蔡崇达问他为什么想让自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他哽咽地说:“或许,现在想要去看台风的人还有很多,以前很多,现在很多,未来还会有很多。或许,得有人告诉他们,你不是一个人在那儿的,我也在那儿的,很多人都在那儿的,这样的话,那些人会不会也最终像我一样,就有力气,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努力着赶紧回家。”
当时我看到这段话泪流满面,我们内心的幽暗、懦弱、龃龉或许不敢说给任何人听,但是有这么一个深陷泥沼却又拼命挣扎爬出来的人,他抬眼一望,发现这片吃人的淤泥里遍布深一脚灭亡、浅一脚逃生的人,他太想拉他们一把了,这种对生命的呼唤,让我动容。
这个世界当然不是完美的,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就像书里的一段话“我们是生息在不健全世界上的不健全的人,不可能用尺子测量长度或者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如同银行存款那样毫厘不爽地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不必苛求自己完美契合世界的每一个边角,有人和世界保持一些距离确保自己安然无恙,有人则会跟随着世界的形状修整自己的模样,但无论如何,我们自然会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曾经我总是想,斗转星移、时代更迭,我们每个人至多不过百岁,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但我慢慢发现,跟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努力爱自己所爱之人,努力经营每天的生活,就是意义,我们不必追求宏大,因为生活本就细微如常,我不需要世界记录我,我想要的是在我有生之年,好好记录这个世界,因为一旦我不在了,对我而言,这个世界也就消散了。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一句话:“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要爱生活本身,胜于爱生活的意义。”
学会和自己好好地相处,接受自己的模样,某种程度上,比和这个世界相处更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我们或许才能避开人生中那口深井,安然走在康庄大道或者林荫小路上,直到我们不得不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