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霓裳
如果你处于听话的状态,还没有尊重你的感觉,按照你的感觉而活,那么可以说,属于你的人生,还没有开始。——武志红
你是否害怕提出自己的需求?
一位全职太太说,她非常害怕向老公提钱。因为自己没有收入,感觉到跟老公提钱会有一种强烈的羞耻感。
她害怕他嫌弃自己开销大,所以宁可透支信用卡来满足自己和宝宝的生活需求。
她曾经跟老公提过一次:“我们每个月需要4000多元的生活费”,但他没有反应。她很苦恼,不知道自己如何再向老公开口谈钱。
心理老师告诉她,她的需求很合理,同老公谈钱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她也在为家庭创造着巨大的价值,只是她自己看不到。
她要先学会爱自己,明白自己和老公是相互需要的平等关系。同时,她也要相信自己是可爱的,自己的提出的需求是非常正当的,应该得到满足,然后勇敢说出口,让它得到老公的重视与满足。
如果老公一不回应她就退缩,继而不敢再提需求,这样失去沟通连接的两个人,只会活在各自的世界里。
在你的世界里,他是你以为的样子;在他的世界里,你是他以为的样子。渐渐地,你们就会活成两个孤岛,变成离熟悉的陌生人,隔阂也越来越大。
道理谁都懂,可是,作为没有一点收入的全职太太,要做到自信与理直气壮的提需求,并感受到内心的平等,实在是太难了。
即便她们非常清楚自己在家庭里的付出,但如果老公看不见或不承认这种付出的价值,她们的内心也会缺乏底气。
这样的她们,往往很难拥有真正的自信和安全感。因为,自己的价值感与命运,全系在了是否被人看见与承认之上。
你为什么没有勇气提出自己的想法与需求?
因为你没有自我肯定的能力,缺乏自我认可的底气。
很多全职太太夫妻感情的信心,几乎取决于老公对自己的认可。也正由于如此,她们十分害怕老公嫌弃自己,渐渐把自己放低,这样的她们很容易生活在自卑和焦虑中。
这其实也是自己内心嫌弃自己的表现。
越是这样,她们越容易去迎合老公和家人。总是遵从别人的声音,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与需求。这样的结果,只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在家里越来越没有地位,最后真的很可能就遭到了嫌弃。
有人说是因为她们太软弱,太没有主见;
有人说是她们太依赖,无法独立;
有人说是因为她们不成长,与社会脱节,所以才变得被动。
这些都可以归结到同一点上:不爱自己。
一个爱自己的人,会尊重自己感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忽略自己的声音,活成别人的附属品,让自己的人生走入了死胡同。
这里说的爱自己,包括了两点:
首先是接纳自己,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其次是让自己成为人格独立的人,拥有自我肯定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以虚假的自我来迎合他人,以获取他人的认可。
那种依赖于别人的理解和认可才能得到的安全感,始终是不踏实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把命运交给了别人。
时代进步了,女人有了更多独立自主的机会与平台。懂得爱自己的女人,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我的朋友小容是个全职二胎宝妈,她曾在职场上深得老板的赏识。后来她有了两个孩子,就专心在家照顾孩子。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在线上分享孩子的生活和美食,获得很多人的赞赏与关注,渐渐地她开始在线上带货,生意十分火爆。这就是时代带给宝妈的机会,让她们陪娃赚钱两不误,活得自信又快乐。
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让自己拥有人生的主动权与选择权,给自己内在的底气,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爱。
所谓的幸福是:真实地活着,而不是活在头脑的想像中
每个人都离不开关系,而幸福离不开关系中的存在感、满足感和价值感,以及拥有自己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这也是人的一种尊严表达。
正常情况下,每个独立的成年人都可以拥有这两种权利。
但是,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从小被要求听话,感受与需求被忽略。一些人甚至从小到大都没有为自己做过选择,一切都是身边其他人尤其是父母来为他们做安排和规划。
渐渐地,他们就失去了这两个能力,也就失去了拥有和把握幸福的能力。
拥有主动选择和自由表达的能力,听起来很简单,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其实做不到。
比如上述的全职妈妈,因为经济无法独立导致缺少内在的底气,很多方面她无法主动做选择。甚至,连表达正常的用钱需求,对她都变得十分困难。
这样的她当然很难感受到幸福,她甚至无法按照自己的感受活着,没有勇气做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最轻松愉悦的状态是身心和谐,可以放松地做真实的自己,可以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并努力让它们得到满足。
但很遗憾,很多人无法真实地活着,只能活在自己头脑的想像中。
比如这位全职太太,觉得“反正开口也没有用”, 然后在痛苦中纠结着是否还能向老公要钱。
事实上,对方一次没理自己,并不等于开口没有用,也可能是她那次开口的时机或方式不对,让他没有注意到或不够重视,因为许多男人在这方面是粗心的。
其实,太太可以找个时间与老公郑重地谈一下这件事,事情或许就会不一样。
自卑的人,往往很容易活在想像的恐惧中,无法展示真实的自我,于是错失了很多本来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的机会。
我曾十分害怕同老板提加薪的要求,觉得老板肯定不会同意,担心自己提了会让老板对我产生不好的看法,甚至因此对我不满。这些念头让我一度心烦意乱,无法专心工作。
有一天,我终于鼓足勇气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谈话过程出乎意料地简单而顺利,结果,我如愿地获得了加薪。
后来,我在与人沟通方面遇到了多次的类似情况。沟通前我顾虑重重,头脑中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预测了灾难性的结果。
当我开口说出第一句话后,所有想像中的困难瞬间烟消云散,一切都比我所预料的要顺利得多。
我们的头脑很容易往负面方向想问题,并一次次放大困难。这是因为,人天生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负向关注能够帮助我们第一时间避开可能的未知危险。但同时,这也会让我们失去人生的许多可能性。
假如时光倒流,你会做出改变吗?
2017 年 5 月,俞敏洪在一次分享中,讲到了两件自己后悔没在年轻时做过的事:一是没参加任何学生活动或竞选学生会干部;二是没有谈恋爱。
俞敏洪说:“我在北大,除了读书以外,一无是处。这是内心恐惧带来的,作为有深刻自卑的农村孩子,我是这么想的——
我觉得,去竞选任何学生干部,我 80%的可能都是失败。失败以后,被人知道了我还丢面子,那我还不如不竞选。
至于谈恋爱,难道我不想吗?我在想,如果我去追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可能会说,你这头猪,居然敢追我,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真出现这种情况,我除了上吊和挖个地洞跳进去,我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我认为,我谈恋爱一定会被女孩子拒绝,拒绝会更加没面子,我还不如不谈。
为了避免失败,我干脆什么也不干。
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丢了整整五年的美好时光。现在我才明白,什么都不敢干,才是最大的失败。”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悟。
当我们陷在各种想象中错失了许多人生发展的良机,回首往事时,总会有一些后悔与遗憾。
曾经在一本心理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当你老了,你最后悔的是什么?
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73%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
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
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45%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假如时光倒流,他们会做出改变吗?
我相信,很多人依然还会走老路。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后悔常常只是因为现实让自己有所遗憾和不满,并不是因为自己有了改变的内在动力。
很多人只有遭受某种重大挫折或遇到某个触动自己内心的事件时,才会被迫改变。这并非源于内在动力,而是出于外在的压力。
但无论如何,只要做出了改变,人生就有了更多不一样的可能性。
我们为什么很难主动改变?
这是因为,人在情感上有一种寻求安全的倾向。所以,很多人宁可维持痛苦和不如意的现状而不愿意主动去改变。
改变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
因为改变意味着离开了熟悉的状态,而熟悉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但这同时也会让人陷入到一种僵局中而不自知。
一些女人后悔嫁错了人,但她们面对婆婆的干涉指责,面对老公的家暴、出轨,却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因为,她们没有离婚的底气,害怕离婚后失去了经济来源,连活下来都成为问题。
所以她们只好自我安慰说:我这是为了孩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于是委曲求全地活在痛苦中。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人们会在选择以后通过自我说服,来使自己相信所选是最优的。
这其实是自欺欺人的一种体现。事实上,在一个夫妻关系紧张的糟糕家庭里,孩子受到的伤害往往远大于家庭的不完整。
当我们活在想象中,认知就偏离了事实。
自卑者内心的恐惧,也常常源于此。许多人总觉得“我不行”,“我不好”,“我会被人嫌弃或笑话”,从而不敢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因为,在我们童年的时候,周围的人(尤其是父母)用言行和态度,在我们的内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久而久之,这些标签就与我们紧紧相连在一起,甚至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就像一个个紧箍咒,限制了我们的思维与行动自由。
但其实,这些标签只是童年时他人对我们的评判,并不是我们的真实特征。事实上,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不再是当初那个无助的孩子。
当我们撕掉这些心灵上的标签,就重新获得了精神与行动上的自由。
真正的改变,是从内心的成长开始的
这个成长,是从改变认知和信念开始的。
俞敏洪的改变,是因为他的信念从“为了避免失败,我干脆什么也不干”转变为“什么都不敢干,才是最大的失败”。
这是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中总结出来的。
他通过自己努力撕去了心灵上的标签,摆脱了内心的自卑,以优秀的毕业成绩留任北大。这期间,他也通过各种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所以能够在兼职授课被北大开除后,又迅速办起了培训班,直到有了今天的新东方。
他是一名成功的实践者。
而我们很多人的后悔,只是头脑中的想象:
“要是我当初能够努力一把(要是我当初没有选择错误,要是我当初能够抓住机会),我现在就能……”
如果我们内心的认知与信念没有改变,后悔永远只能是后悔。我们依然会活在被动中,今后也依然会有许多的不如意与后悔。
比如,一些人后悔选错了职业,他们面对老板的控制和训斥,甚至对自己个人权益的侵犯,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因为担心失业或害怕被降薪等。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权和话语权,但更重要是内心的认知没有改变。这样的他们,即便有机会换了新的工作,也依然会重复着之前的种种不如意与后悔。
又比如,总有一些女性遭遇家暴和老公出轨,却不愿意离婚,因为她们觉得离婚了自己就无法生存。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没有去尝试过,怎么知道自己无法生存呢?
事实上,许多女人摆脱了不幸的婚姻后,反而活出了一片新天地。就像《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那样,离开陈俊生后,反而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只要是独立的成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关键是要勇敢地跳出来,去勇敢尝试。
人类所有的智慧都是结合亲身的体验得来的,这才是最真实可靠的生命智慧。我们的潜力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与尝试中不断被激发出来的。
这样的我们,就是自己生命的参与者与体验者。
很多人不愿意做一个体验者,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活着太危险了。
但如果我们离开自己的体验,仅仅活在观察中,我们与这个世界之间就会有一种隔离的感觉。这样的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自己像是个局外人,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自卑的人,常常会活在观察者的位置上,很多事情都不敢尝试,这会导致他们一事无成。当我们成为局外人,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对自己人生的主动选择权。
武志红说: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人生就是由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的这个选择组成。当你的人生快结束的时候,如果你回顾人生,你发现在这些选择之中,你严重地辜负了你自己,那么你这一生就白活了。
所以,首先请问问自己,你在选择的时候,有没有充分地尊重你自己?
如果你没有尊重自己的感觉,没有主动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哪怕你看上去再光鲜亮丽,你都找不到存在感。因为你没有参与到自己的生命中,你甚至不知道生命是什么。
当我们成为一名体验者时,当我们是在按照自己的感觉做选择时,哪怕我们伤痕累累,也会有清晰的存在感。因为,我们是在为自己而真实地活着。
这样的我们,会在体验中渐渐明白,我们是谁,能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今后回首起来,我们就可以对自己说:“我不后悔曾经做过这些。”
你为自己所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感觉,问问自己:
我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回首往事,我最后悔的是错过了什么?假如时光倒流,我最想改变什么?
如果你已找到答案,那就马上行动去做吧。现在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将来积累。你现在所做的一切,决定了你的将来是否后悔。
美国有个摩西奶奶,早年为生活奔波无法成为自己。但她从77岁开始作画, 80岁就成功办起了画展。她的作品不仅赢得了很多奖项,也深受艺术市场的喜爱,很多人竞相购买和珍藏。
中国也有一位姜淑梅奶奶,从60岁才开始识字,75岁开始写作。81岁时,她已经出版了4部小说,拿了很多奖,引起了文学界的震动。
只要想成就自己,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成长视觉,与你长期分享点滴感悟与智慧,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