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有没有冲突?你一般会怎么应对?在无条件关注中你的困难是什么?那当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是因为产生内疚而改变,你怎么看这个表达?(问题)
在前一次作业中对自我实现过程中有没有冲突,一般会怎样应对,做了一个回答:自我实现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那什么样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呢?身心都感觉到愉悦之时也就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我们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冲突,比如说一想到明日我将要在全校老师面前上一堂公开课,我就开始焦虑,开始积累消极情绪,开始担心自己上砸,担心自己将会接收到许多负面评价,为此整个人心绪不宁、寝食难安。公开课上完后,自然淡化了这种因外界评价而带来的焦虑。可回头觉察这种焦虑时,我会感到一种恐慌和难过,甚至是否定和厌恶。此时是因焦虑而焦虑。因为我不喜欢这种焦虑环绕着自己,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能从容面对一切未知的人,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能平和接受所有意见的人。追求平和、宁静的过程,也就是在行走自我实现的路上。而此时自我实现遇到了冲突。我想此刻应如彭老师所言,应该允许自己慢下来,甚至允许自己原地不动。经历焦虑,也要接受焦虑,接受的同时也是一个耐受力提升的过程,等待也是一种能力,在等待的过程中自我实现。
在无条件关注中困难是什么?与个人而言,在给予学生无条件关注时,最大的困难就是自我情绪调节遇到困难时,无条件关注就会受到阻碍。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喜欢向学生表达老师因他的错误而产生的感受,那当对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是因为产生内疚而改变,你怎么看这个表达?对于这个问题,有几点思考。首先是表达倾向,你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还是有所目的以求学生内疚呢?如果学生因为你的表达而产生内疚,那这个内疚是因对师长产生伤害而引起的,是对老师情感层面的冲突,并非事件本身引起的情感冲突。这样的内疚无用吗?这样的内疚是有用的,因为在学生做这件事的同时,他的确给身边的老师带来了伤害,如此的内疚会引导他反观自己的行为,以此做出改变。不过,如果一味的通过表达让学生产生内疚来解决问题是不全面的,我们还必须帮助他去分析一件事的对错,协商更好的解决办法。
那这样一味地去无条件关注,我们的内心是否会枯竭?我们从哪里才能得到无穷的源泉来给自己的心灵充电?谁来给我们无条件的、无尽的关注?(问题)
徐瑶老师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讨论,这让我想起了朋友的爱情。朋友桦和昶是一对情侣,现在也结婚了。二人都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在和桦的聊天中经常会涉及夫妻之间情感的汲取问题。桦说过这段时间昶换工作了,情绪会有一个大的波动,我得多陪他聊聊天,让他感受到我在他身边支持他,这个时候我得传递给他能量。桦怀孕了,有一段时间情绪波动大,内心总有不安感,昶每日都会尽早下班回来给桦做饭,关心她的饮食起居,让她觉得特别安心。这二人之间生活非常和谐,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我想是因为他们明白彼此的需求,并让二人之间的能量相互传递与补充,才会有这样的幸福。一味地无条件关注,接收不到任何回复,我想我们的内心会走向枯竭。但是这世界有一个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我想人们的心理能量也是守恒的,总在这茫茫人海中不断的传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