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稻盛和夫先生的新书《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昨天读完了序言和前言部分,今天读了第一章,构筑人生的基础。
读完这一章以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那就是:我们这一生要修得积极应对的态度,感恩之心,要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全力以赴埋头工作,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合上宇宙的律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顺势而为。
下面分解开来讲。
第一个人生基础是作者揭秘的幸福人生的秘诀——不管眼前的状况多么残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而是要一以贯之积极应对。
我们生活的现实就像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而我们自己经历的一生,就像一艘小舟,如何平稳前行?作者给出的答案就是积极的心态。
作者以松下幸之助先生为例子,松下先生幼年时候,父亲因为投机米市失败而破产,他不得不在上小学时就辍学当了学徒。
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吃尽了苦头,然而面对如此境遇,松下先生并没有像其他学徒,去埋怨自己的境遇,嫉妒别人,憎恨社会。
松下先生,他秉持的态度是,不管遭遇怎样的苦难都坦然接受,在忍耐的同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持续不断地拼命努力,正因为这样的态度和这样的付出,才构筑了日后松下繁荣的事业基础。
因为相信稻盛和夫的哲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边阅读一边去反思自己。
和松下先生相比,我的童年,以及日后的求学工作的经历应该算是比较平稳顺利,幸福许多,但是这种情况下还经常去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
稻盛和夫先生很明确的指出,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最终还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恶化,不会有好转。
这些年自己也努力,通过阅读和反思试图改变和迭代一下。但是阅读断断续续,反思也跟进不及时,造成自己一直反复这种状态,进步并不明显。
而当我们开始坦然接受命运,下定决心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一瞬间,我们的人生就会从逆风改变成顺风。
所幸,现在和小伙伴们一起坚持每月两本书精读,每天写阅读复盘,输出的时候进行着深度思考,这种不间断的输入、思考和输出,有效巩固了迭代的思维。
第二个人生基础是,我们要有感恩之心。
修得一颗感恩心非常重要,这一章有2/3的内容,都在教我们如何习得一颗感恩之心,具备感恩的思维,可见其重要性。
不管好还是坏,都要感谢。好的时候表达感谢顺理成章,也很容易做到,但是当我们遭遇灾难陷入困境,结果不如人意的时候,说一声感谢真的很难。
先生的观点是,在直面灾难、苦难和不幸的时候,正是我们表达感谢的绝好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能够锻炼我们的心智,磨炼我们的灵魂,如果从这个维度去考虑的话,可能会容易说出谢谢。
这样做的话也不容易被暂时的失败击倒,容易振作,重新投入,做出正确的选择,扭转这种局面。
先生说,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表达感谢,必须用理性将这个道理铭刻于心,将其变成我们自己的血肉,付诸实践。
修得一颗感恩之心,就是先生一生的嘱托,他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生道理。
佛教中讲,乐于感谢能消恶业。
抛开佛教的概念先不说,我更希望从另一个层面去理解,如果有一颗乐于感谢的心,更能让自己进入定静状态。
《大学》有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定静是思虑所得的前提,无论面对多大的灾难发生,如果修得一颗定静之心,就有了扭转局面的前提。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心怀感谢,困难会成为财富;越是事情进展顺利,功成名就之时,越要保持警惕,这时候需要做深刻的自我检视。
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境遇,除了心怀感谢谦虚律己,还要对他人施以关爱和善意,也就是要培养美好心灵。
具体的方法就是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这是一种心灵的修行,通过每天这样的坚持,可以磨炼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性情。
当心灵越来越接近纯粹的状态时,就,触及事物本质,最接近宇宙之心的律动。
先生的一生一直在心灵净化的路上,每一点的反思作者都随手记录,而这些记录正是后来企业文化的原型,也是稻盛和夫哲学的原型。也是美好心灵的产物。
读到这里,不禁感慨,我是何其有幸读到这样一本书,帮助我走上净化心灵之路,了解到这么多人生成长的秘诀。
学会感谢,净化心灵,全力以赴工作等等,这些我们平常听到的道理,先生深入浅出,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把道理讲解得非常明白,让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因为相信更愿意去坚持,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