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现实 坚韧前行——读巴陇锋《永失我爱》
张香琳
拿到三本格外厚重的书,从2014年3月出版的《云横秦岭》到2016年1月出版的《永失我爱》再到2016年12月出版的《丝路情缘》,庆阳籍青年作家巴陇锋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让我震惊。且不说小说内容如何,三年三部长篇小说,洋洋几百万字,只这几部大块头都让我对他心生敬佩,这是怎样一个性格坚韧,勤奋高产的作家?今天很好,感谢各级文联组织搭建平台,让我有幸认识他。
通过这些天对作品的阅读,今天我想着重对长篇小说《永失我爱》的创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首先,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出了一个较长历史跨度时期中国西部农村现代化的沉重步伐,以一个美丽悲剧的农村爱情故事表现了西部农村在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坎坷与曲折,困顿与沉重。把九十年代甘肃东部农村发展状态全面地展现给读者,凸显了“三农“问题,真实地反映了甘肃农民和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以及精神世界贫乏及重建的问题。小说结尾,主人公路明在硕士毕业后,放弃去国务院新闻办的工作选择回到故乡。路明的回归以及程军等人坚守的精神故园情结,带给读者莫大的心灵温暖与希翼。小说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对中国西部农村全面发展的思考。
《永失我爱》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人物:上进、朴实、痴情的主人公路明,纯洁善良的芬、正直仗义的朋友程军,独立能干的杨玲、天资聪颖的倪小伊、勤奋好学的屈才、充满才情的美人颜玉、落落大方的方芳,还有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爱慕主人公路明的外国姑娘Kathly(凯西),她以博爱美丽的心灵、活泼的性格、理想致力于西部大开发事业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在近年创作的许多农村题材文学作品中,塑造农民形象普遍以朴实、上进、善良为主,他们往往是一群值得同情与尊重的人,但巴陇锋的作品则塑造出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形象正悄然蜕变的另一面,虽然他们大多数依然勤劳、奋斗,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呈现出虚无、自私、金钱至上的苗头,甚至个别以扑克、麻奖赌博,玩手机、电脑游戏为全部业余精神生活。因而,在农村时有偷窃、讹人、不道德的行为发生,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淡漠。巴陇锋以娓娓道来的笔触,把他曾经熟悉的田园生活,转型时期农民生活变化、性格、心理的形成,不动声色地描绘、剖析出来,众多人物形象跃与纸上,生动鲜活。
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创作一部小说如何运用形象、精炼、鲜明而富有情感的小说语言是一个作家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语言方面,《永失我爱》语言朴实,词语优美,叙述流畅,时有风趣幽默的对白和心灵对话的书信表达,这无疑都会成功将读者引入到小说语境之中。尤其在叙事、时空转换、对话方面,作者格外见长,写作技巧日臻成熟。
其实,一个好的作家,无不是一个思想家,他们总是带着对社会的剖析和探求在思考生活。他们的作品无不表现出人民的愿望、社会的风情、时代的脉搏,给人们以启迪和鼓舞。《永失我爱》是一部有着巨大社会容量,创作手法相当成熟的长篇小说,其构思严密,精巧,创作思想先进。鲁迅曾带着探索“国民性”和改造“国民性”的目地走进创作,随后怀着革命民主主义彻底变革现实的想法直面人生,再目睹军阀、官僚买办屠杀人民和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才走进共产主义思想的行列,这条思想红线始终贯穿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形成他的创作总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高尔基带着“看看人民是如何生活的”问题漫游俄国后,看到劳动人民的勤劳、才能和特色,就想,什么时候这个伟大的民族才会不再为内心的烦恼和困惑所折磨呢?基于这种对社会的思考认识,他的创作竭力歌颂人民,歌颂人民的力量和创造力,同时揭露病态社会的毒菌,憧憬让劳动恢复自由,让人民的创造可能性获得解放,所以他的创作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猛烈发展时代的风貌,高尔基就是那个时期俄罗斯暴风雨的宣告者。许多成功的短篇和中长篇小说,都是作者以自己亲历或经历的生活为基础,概括、集中、加工创作而成的,在《永失我爱》这部作品中,读者或多或少能看到作者的影子和生活经历,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作者从现实出发大胆追求理想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期望和自信。我想,一切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总是能深刻地关照人类心灵,关照现实,并照耀人们前行方向。《永失我爱》正是具有这种创作思想的先进性,构思的严密性和理想性,因而它才能成为读者公认的一部有有厚度,有高度和深度的优秀文学作品。
作为叙事文学作品的小说,尤其是那些内容丰富,反映社会生活广阔、矛盾冲突复杂,而又写得细致、入微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较之音乐、诗歌、曲艺、美术、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创作,它要求作者深入和体验生活应该更具体、到位,更广阔、丰富。因为小说创作要通过显微镜式和透视镜式放大事物的具体情况,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才能更具体生动地描写人物的体态、动作、神情、语言和习惯,才能更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物象、色彩、光线、气味、音响等,才能更具体生动地描写事件的发生、发展、表现形式,以及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并在深入生活中,大至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心理动向、地域、民族的风情习性,小至每个人物生活的细枝末节,都要有深刻、透彻的了解,并深入心灵,寄托自身的深厚情感才能在小说创作中把故事情节、人物细节、心理描写、矛盾冲突形象地凸现出来。《永失我爱》在以上方面都有了突破些创作。不足之处,我认为还要注意处理好主人公基本性格和次要人物性格描写的关系、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随着命运变化成长的问题。并在艺术构思上要有王冕画梅的本领,在主枝干的构图上,疏疏密密,虚虚实实,才能画出梅的意境。
共同研讨,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正!(完)
作家简历 :张香琳,女,汉族,笔名丁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大专学历,助理经济师,现就职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商务局。庆阳市作协会员。2000年开始创作,相继有《独行漫思》、《草莓声明》、《喧闹的巢空了》、《车站》等多篇散文见诸新锐作家网、《黄河文学》、《香港文学》、《董志塬》、《陇东文学》等报刊杂志并获全国性奖项。获2004——2009 年全区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作品入选《庆阳市西峰区优秀文学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