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个人心灵成长过程中,“反观”的重要性

简述个人心灵成长过程中,“反观”重要性

    ①反观是一面平面镜,能如实照见自己是什么样子,然后用正知正见来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做法、方法,使自己日日新,又日新。

      熟能浊以静之徐清?熟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

        ②反观能迫使自己在“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下沉淀心灵垃圾。然后用一颗清静的心把这些垃圾过滤出来,诸一剖析形成的原因,或改正、或抛弃、或包容,保持全新的自己。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九,没身不殆—《道德经》第十五章。

      ③反观可以照见自我的本来面目,反求诸己,使那个顽固的“自我”没有施展的机会,慢慢的颠覆“自我”运转的习气。

        不自见故明,不自恃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④反观能使我看到宇宙真理实相,把曾经颠倒的世界再纠正过来,把曾经虚幻的世界使它真实化,如是地照见现象界本来的样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

      ⑤反观是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环。少了反观我们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不明事物的本质。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所以“反观”是生命的校正器、方向标,是一面平面镜也是一面照妖境。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