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直中学 张艳艳
物理教学的导入环节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是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基础的好坏,实验能力的强弱,思维是否活跃,情感、想象力是否丰富等。为了获得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研读学生,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有效性就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实验为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有效实验,有效的实验课堂=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只要学生在实验,在想,在动,就不怕学生实验不成功。因此,教师应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加以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所得。教师还要照顾实验能力较差、层次低的学生,使他们成功实验,体验物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实验要求应有层次性,基础差的主要是体验实验,基础好的还有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估和交流。教师应设计一些典型生动的实验,充分展示问题或现象的奇异性,加强悬念,创造生动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持久的直觉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实验操作能力的增加,教师再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来认识规律,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兴趣水平,产生较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让不同特点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实验能力得到提高,达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听口令先走起来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体验“惯性”。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第一步:提出问题:导线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步:猜想、假设。引导学生考虑导线自身的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下列猜想:可能与导线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第三步:设计实验。怎样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怎样定性地比较电阻的大小?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第四步:实验探究。强调实验中的控制变量法。第五步:交流与评估。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表扬学生,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