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和儿子的高考,本来春节左右回老家就延至了暑假。
烈日炎炎下,带着儿子走了一回我年少时常走的路。从家走了多少趟到妈妈单位的西后街还是老样子,西后街一边和近来著名的六尺巷比邻,小时候的暑期经常在这儿游荡纳凉,当时大家都不会深究六尺巷的深远含义,只是觉得六尺巷在老家人的意识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也许这就是桐城人骨子里的谦让美德。
六尺巷不长,穿过六尺巷,就到了我的小学、中学包括我曾经的家,这一块地方留下了太多太多年少青春的记忆。小学的大门还是那个大门,只是校门上的字重塑了,现在才知道这几个字还是郭沫若先生的字。中学的变化就太大了,连校门的朝向都换了,我和儿子还找了一会儿才找到校门,进去逛了一圈,再也找不到当年的任何痕迹,凭着记忆,给儿子说当年的校门在那边,正对着六尺巷,和小学的校门并排,进了校门就是梧桐大道,那边还有一个小池塘,小池塘的旁边就是妈妈曾经的家了,在学校的中间还有小河蜿蜒而过,夏天最喜欢在这里玩水,记得有一年的梅雨季,在河里玩水,一只凉鞋冲走了,还被外婆骂了一顿。随着大操场、新式教学楼的建成,这些都没有了,没有了的是建筑,留下的是记忆。
院子里的石榴依旧果实累累,但爸爸妈妈已老,看着用胶布缠绕着的锅铲、妈妈的拐杖、沉手的铁晒衣杆,感觉无来由的悸动,带着儿子购回了所有的日用品,然后告诉儿子如果以后妈妈没空回来,你也是大学生了,你有假期就是你常回来看看。
回杭州了。真的是要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