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说家是宽容的人种吗?
小说家绝大多数自负、自私的人种,但对于同行者的加入表示欢迎,为何?
村上谈小说家:
1: 有难以赞美的特殊秉性、奇妙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的人似乎也不少。包括我在内的绝大部分作家(据我推断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二左右),且不论是否真的说出口来,都认为“唯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写的东西最正确,除了特殊的例子之外,其他作家或多或少都有些荒诞不经”。
2: 基本上都是自私的人种,毕竟大多数家伙自尊心很强,竞争意识旺盛,同为作家的一伙人终日群居的话,交往不顺的情况要远远多于和睦相处。我自己便有过几次类似的经历。
但欢迎同行加入,因为:
小说这种体裁就好比职业摔跤的擂台,不论什么人,只要心存此意,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进来。然而,跳上擂台容易,要在擂台上长时间地屹立不倒却并非易事。
尽管小说家没有名额限制,书店里的空间却是有限的。
这些人中能够长期坚持创作的少之又少,小说家们对此心知肚明。才子有才子的节奏,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节奏,学者有学者的节奏。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人的节奏似乎大多不适合执笔创作小说。假如这样的活计原本就不合乎自己的天性,或者吃不了这种苦,根本不可能持之以恒。
章末作者提出如何识别小说家的才情:答案只有一个:直截了当地扔到水里,看它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许多情况下,小说家是将存在于意识之中的东西转换成“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原本固有的形态与后来产生的新形态之间会产生“落差”,便如同杠杆一般,利用这落差自身的能量来讲故事。这是相当绕弯子和费工夫的活儿。
新旧形态的落差而产生讲故事的力量,不是很理解。
独自一人困守屋内,“这也不对,那也不行”,一个劲地寻词觅句,枯坐案前绞尽脑汁,花上一整天时间,总算让某句话的文意更加贴切了,然而既不会有谁报以掌声,也不会有谁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夸赞一声“干得好”,只能自己一个人心满意足地“嗯嗯”颔首罢了。成书之日,这世上可能都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贴切的句子。
写小说,耗时费工,无比琐碎郁闷,而最心塞莫过于自己用心之处而他人却不知,孤单的苦活,大多数人“稍稍观摩两眼,就此绝尘而去”也是可以理解。而对于真正小说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清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