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接受了较良好教育、有志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生活在微信朋友圈等多地毒鸡汤泛滥的年代的年轻人们,似乎很容易对鸡汤嗤之以鼻(比如说我)。但是大多数的年轻人,又普遍存在着一种困扰,那就是缺乏自律(也包括我)。于是出现了对各种陈词滥调假大空风格的激励鼓舞故事口号不屑一顾,自以为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思考认知,却又时常停留在理论论证脑海演练的地步的情况。可能目标模糊,可能有目标却不能很好地执行,自以为充满理想生活积极,每天忙忙碌碌,回过头来却发现其实没实现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必须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对于我们在工薪阶层环境中成长起来、缺乏素质教育、填鸭式教育伴随整个成长时期、社会生活经历几乎没有的人,因为少有独立思考决策的锻炼,生活经验过于理论化,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过于理想化,要成为一个拥有成熟三观、独立人格、良好思考能力的人,太难了!不喝鸡汤,实则无益!
而如果一味拒绝鸡汤,难道这就不是一碗毒鸡汤吗?
我们说企业家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是讲故事、画饼。有人说企业家其实就是当代的宗教领袖,其推动人们进行有效合作的手段与宗教是相似的。不论人们经过了何种理性思考通过了何种科学手段将一件事做成,比如建成一支有执行力的团队、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其背后必然以感性的情感认知为基础。人们用某套故事感动彼此,拥有某个理想,并且上升到信仰的层面,刻入三观和人格之中,让这样的某种文化流淌于人们血液之中,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一个煲的好的鸡汤,可以说就是这样一套可以引起人们共鸣的宗教、一套信仰体系、一套价值观。人们贬低泛滥于市的鸡汤,不过是站立在对自身价值观的认同之上,去抬高自身,以区分开愚昧的凡俗。然而,当今的年轻人拒绝鸡汤,更多是盲目的,只是为了树立个性、张扬自我,而没有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和知识总结形成的成熟三观之上。这样,他们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因为拒绝鸡汤变得更好。拒绝鸡汤的人,应该是有能力煲鸡汤给自己喝的人。换言之,如果没有能力煲出让自己随时可以畅饮的鸡汤,如果不喝鸡汤并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么就应该喝鸡汤。
做人就这么简单点,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