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东营1月14日电(通讯员毕雪妍)黄河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几千年来积累沉淀形成的厚重积淀。黄河滚滚,流出了炎黄子孙的气概,孕育了炎黄子孙的豪迈。而黄河文化,更是传承千年的精髓,文化底蕴的积淀。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为进一步了解黄河文化的相关知识,探寻灿若繁星的黄河文化,增强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社会实践队赴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文化馆开展实践调研。
东营是座年轻的城市,从1983年设市到现在,只有41年的历史。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蒙其眷顾受其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关于黄河、关于东营、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人们都可以在黄河文化馆中找到答案。2024年1月14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来到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文化馆,进一步探寻黄河文化。
走进大门,目之所及便是一座后母戊鼎,原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馆里的为1:1比例复制的珍藏品。这座后母戊鼎体现了三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青铜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再往里走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文化馆共四层,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文化馆以“大河奔流”为主题,分为“中华母亲河”“魅力黄河口”两大板块,通过八个展厅,从河图、洛书开篇,讲述了黄河起源、大禹治水、历史上黄河六次大改道、沿岸风土人情、东营的历史文化、胜利油田的开发利用、当代黄河入海口的湿地保护等篇章。短短2、3小时的参观体验,实践队员们对这条变化无常、暴躁又温柔的母亲河有一个更加直观和感性的认识。
黄河九曲十八弯,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串珠成链,蔚为壮观。黄河入晋第一弯、壶口瀑布、乔家大院、碛口古镇、垣曲......一个个地名标记出黄河与山西的不解之缘,十五万平方公里的三晋大地,因黄河而美,也因黄河而兴。在黄河三角洲实景展示中,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丽景象,以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唯美画面,使得人们好像走进了一帘幽梦之中。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是一条历史之河、文明之河,黄河文化融合在流淌5000多年的民族血脉中,黄河故事唱响在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里。通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们认识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同时,它也体现了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在敬仰与图强中传承历史,在担当与奋斗中开创未来,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