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当以“心”换“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根本评判标准,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请群众来“出题”、请群众来“监考”、请群众来“阅卷”,直达群众心坎,以“心”换“心”,进而交出主题教育“高分卷”。
以“处处为了人民”的“宗旨之心”,换群众“真心出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请群众来“出题”,不仅检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水平及效果,也便于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真刀真枪地整改,动真碰硬地整治。请群众来“出题”,要以“处处为了人民”的“宗旨之心”,不断完善基层调研制度,组织党员干部直插基层一线,和群众掏“心窝子”,打开群众的“话匣子”,促使群众“真心出题”。要不怕“刺耳”的声音,不戴美化问题的“滤镜”,努力检索群众“吐槽点”、找准事件“着力点”,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要通过大数据赋能,开设线上、线下群众“出题”通道和平台,畅通群众问题反馈渠道,使群众在反映问题时没有后顾之忧,从而调动群众提问题的主观能动性,让群众真心实意多提问题、提好问题。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之心”,换群众“热心监考”。毛泽东同志在回应跳出治乱兴衰周期率支配的“历史之问”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群众是“事中人”,又是“监考官”,对于权力运行状况、部门工作状态、问题整改情况最为关注,也最有发言权。请群众来“监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之心”,分类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深入探讨破题思路,建立健全问题清单、责任时限、销号管理等制度,及时公开问题解决进度,接受群众监督。要少一些“我觉得”、多一些“群众觉得”,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打通群众参与监督的“中梗阻”,推动群众监督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完善评议体制机制,以评促改、以评督责,倒逼各职能部门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痼疾,让群众监督直通监管、直击痛点,促使群众“热心监考”。
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担当之心”,换群众“开心阅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请群众来“阅卷”,既是对工作作风的“体检”,也是工作求真务实的“底气”,更是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法宝”。请群众来“阅卷”,要少些“表白”,着重“表现”,以“事事落实到位”的“担当之心”去“答卷”,让问题见底、让整改落地,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满足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所愿,真正干到群众的心坎里,让群众开心“阅卷打分”。若只看题、不答题,只挂图、不作战,不仅是入问题“宝山”空手归,让前期努力功亏一篑,贻误问题解决良机,更是消磨群众耐心、消耗群众信心、消散群众舒心。同时,请群众来“阅卷”,要在群众“阅卷”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使举措从严从实、落实落细,使问题整改成效更加稳固、更可持续,确保挤干“水分”、答出“干货”,让群众开心“阅卷”,打出主题教育“高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