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的台北,
越夜越美丽,
越夜越美味。
说到台北美食,
永康路上有一家小食店,
近乎全台湾闻名。
有人说,
这家店的卤肉饭,
有满满的古早味。
尤其是将卤肉汁淋在米饭上,
让每一粒米都吸满了肉汁味,
肉香浓郁,甜咸适口,
肥而不腻,风味独特。
让各路吃货把持不住。
这家小店叫“大来小馆”,
虽然门面很小,
里面只有六张桌子,
但只要一到饭点,
队伍都能排到对面的街道。
大来小馆,
没摘过星,也不是米其林,
但赵薇、全智贤来台湾时,
第一个去的地方不是酒店,
而是这里。
不仅如此,
肉香远飘的二十多年里,
小店获奖无数,
也夺得过台北卤肉饭大赛冠军,
多次被电视台、报章杂志报道。
就连街坊形容起来,
都感觉像在家吃饭一样自在。
还有说他它是“黯然销魂饭”,
或者是“天下第一饭”。
一碗再平凡不过的卤肉饭,
却像金庸笔下的扫地僧,
有着深藏不露的美味武功。
一缕缕扑鼻的卤肉香,
悄无声息地钻进食客的鼻腔。
精选的猪肉与自制的卤汁,
在文火的闷蒸下,
厮磨缠绵,情意浓浓。
不一会儿,
一碗热气腾腾的卤肉饭被端了上来。
Q弹饱满的米饭上淋上了一层酱红色的肉燥,
香气扑鼻。
搅拌一下,
大口扒进嘴里,
不一会儿,
一碗卤肉饭就通通跑进了肚子里。
食客们纷纷表示:
这不就是久违的古早味吗?
吃过的人都不禁感叹:
盖聚物之夭美,
以养吾之老饕。
可是岁月不是童话,
美味亦是融入了人生的经历。
在这平凡的美食里,
其实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谁能想到,
老板娘张恺芸和老公苏龙雄,
在二十年前,
曾是身家千万台币的富翁,
他们揣着年轻时开咖啡厅挣下来的资本,
北上来到台北探亲访友,好不热闹。
刚到台北,拿上一笔钱,
因那个时候刚好流行炒股票,
于是夫妻两人就玩起了股票,
世道好时,日进千金。
可是股海无涯,人算不如天算,
97年金融海啸袭击了各国金融业,
一个巨浪,把他们赚到的几千万新台币,
通通输了个精光。
几千万新台币,
两个人打拼半辈子的身家,
原本风光无限的土豪夫妻,
一夜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穷光蛋。
那天晚上,
苏龙雄叹着气,
消愁的酒一杯接着一杯下肚,
他说:“再这样下去,
我们都没有饭吃了。”
张恺芸听了,
却一把握住他的手说:
“别怕,怕什么!
我们一定能挺过去的!”
人到中年,遭此劫难,
这对老夫老妻,
却十指紧扣,
没有指责,没有抱怨,
他们说:“抱怨没有用。
生活还要继续,我们重头再来。”
或许这就是爱吧,
绝望之中,做彼此最坚强的依靠,
黑暗之中,为彼此点亮最光明的希望。
即使生活充满苦难,
也要彼此携手相伴。
靠着咖啡厅起家的夫妻俩决定干起老本行,
他们东拼西凑,在巷弄深处,
租下了这间无人问津的小店。
卖起了卤肉饭。
一个财大气粗的土豪,
竟然开始为别人端茶倒水,
曾经浓妆艳抹的土豪太太,
却已经在厨房与炉火为伍。
所幸张恺芸对烹饪极具天赋,
并且对原材料的选择精益求精,
她选的猪肉一定要最新鲜的松板肉,
肥瘦相间细嫩弹牙。
接着再将它绞成肉臊,
放入油锅炸炒,
将多余的油脂逼出,
裹上金黄的外衣。
趁着猪肉刚捞上来滤干后的新鲜劲儿,
倒入醇香的酱油和冰糖在锅里翻炒,
猪肉快速吸收咸咸甜甜的味道,
让人止不住口水了。
最后,则请君入瓮,
将肉燥放入砂锅中,
耐心蒸煮24小时,
让时间和温度催化出最精致的美味。
有人问:“要炖一天?那还做不做生意了?”
张恺芸却回答说:“从小家里就是这么做的,
不能因为开门做生意,就省事糊弄客人。”
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二十年多年,
凭着一副好手艺以及处处为顾客考虑的心思,
大来小馆出品的卤肉饭逐渐获得了街坊们的认可,
平凡无奇的猪肉也成了传说中的冠军卤肉饭。
一口卤肉饭,
米粒,卤肉成了最美妙的搭配,
像这样费时间费工夫的制作,
即使在满地卤肉饭的台湾也不多见了。
而老板娘张恺芸,
即使手臂劳累到举不起筷子,
也不愿放下手中的锅铲,
仍执拗地每日重复这样的步骤。
只因曾经走投无路,
所以每一步定当竭尽全力。
只因曾经对人生无比失望,
所以不愿顾客品尝失望。
就这样20多年来,
夫妇二人相互扶持,
让深藏巷弄的卤肉饭十里飘香。
灶台上那一团炽热的炉火,
恰似伉俪情深的风雨同舟,
也为食客们创造出幸福的味道。
逝去的荣华富贵,
曾经的惊涛骇浪,
如今的笑容灿烂,
历经人生的苦涩,
才能品尝香醇的甘甜,
历经人生的磨难,
才能体味幸福的味道。
或许这就是小店的美味秘籍。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
惊涛骇浪的商海翻腾只是一瞬,
命运从不会剥夺掉重新奋斗的机会。
遇见一个能相濡以沫的人,
找到一件能全情投入的事
就算深陷困境,也不弃希望,
即便物是人非,你我依然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