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激励儿子树立理想,借阅了一些介绍名人青少年时期故事的书籍。我读了矛盾的故事后,感慨良久!
矛盾从事文学创作60年,使中国文坛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家之一,是中国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一生平笔耕不辍,发表了《幻灭》,《动摇》,《追求》等许多名著。他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是卓越的,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介绍翻译了托尔斯泰、高尔基等等32个国家和民族,20多个名作家作品。
纵观矛盾成长之路,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家风的传承
矛盾出自一个书香之家,他的曾祖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前清时期有知识有名气的一个秀才,也是爱书之人。他的母亲是一位大家闺秀,通晓文史,是一位有修养的又富有学识的知识女性。 她的父母亲对矛盾儿时教育非常的重视,也很严格。他的父亲时常教他读书,做人的道理,曾对他讲“大丈夫以天下为己人”的思想,并且给他讲数学、科学等知识。 父亲的引导使矛盾童年时代的思想得到了开发,为他奋发读书,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有追求有目标
矛盾渴望为人杰,他争强好胜,总想把事情做得最好。
九岁时他就立志要好好读书,成为人才。当时先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秦始皇汉武帝和论》,那时候的他对此没有任何的知识储备。但他想要拿第一名,于是就回家翻书,然而都没有找到类似的书,他苦苦思索也做不出来。他觉得课堂上讲的那些,远远满足不了写文章的需要。 他问自己,我为什么写不出来呢?想想父亲读书时我在干嘛呢?我在河边捉鱼!那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怎样才能到第一名呢?于是他央求母亲给他借来相关的资料,两天之内他通读了四本书,对这些资料一一整理分析,写下这篇文章。最终实现了他的愿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苦苦读书,以此为乐
矛盾非常爱读书,到了痴迷的地步。
暑假的时候他去舅舅家,江南的夏天非常酷热,他常常从中早晨读到中午。有一天他和表弟打赌,日上中午的时候,在太阳的暴晒下,坐在一块大石头上读书,一直读到了落日西下,竟然一点也不感觉酷热,完全沉浸在了书海中,痴痴不能自拔。矛盾总是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读书,他说:“苦苦苦,不苦,就不能通晓古今”。
当然,矛盾也是很勤奋的,因此,他小小年纪就已经博览群书,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觉得矛盾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以上几点很重要。
总之,我读了之后很振奋。 矛盾做为文学大师,原来他的青少年是这样的。他自动自发的进取精神,他认真的学习态度,他刻苦勤奋的行为,是许多孩子可以借鉴的。
结合我家的孩子,他为什么就很少有自发的学习激情呢?怎么才能做到呢?我觉得这是现如今孩子教育上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值得父母们好好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