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决策者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因此它们可以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菲利普斯曲线向决策者提供了一个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
长期中,失业并不取决于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垂直。失业率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因为货币增长并不影响产量和就业这类真实变量。
2、预期的作用。“当物价高于预期,企业就有增加生产和就业水平的激励;当物价低于预期,企业就减少生产和就业。但由于预期物价水平和名义工资最终要调整,实际物价水平和供给量之间的正关系只适用于短期。”这个逻辑运用于菲利普斯曲线,人们对通货膨胀具有一定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
短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看作确定的,美联储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引起的未预期的通货膨胀,只能在短期中存在。
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 a(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并不存在稳定的菲利普斯曲线
因此高通货膨胀并不能减少失业,通货膨胀的增加才可能减少失业。
3、供给冲击对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假如总供给突然减少,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生产成本。
4、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代价
1)牺牲率:为了降低通胀,必须采用紧缩货币政策,因此必然紧缩总需求,导致企业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减少,引起失业增加。
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2)理性预期:当人们预测未来时,可以充分运用他们所拥有的全部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的理论。因为短期权衡取舍消失的速度取决于人们调整其预期通货膨胀的速度,如果政府承诺足够有决心,足够可信,人们将迅速调整自己的通货膨胀预期,理想状况下,经济将直接从A点到达C点,而不必经过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