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追问活着为什么!先给自己立个能完成的小目标

最近这段时间,我总在茫茫人生里寻寻觅觅,像一艘在迷雾中失去航向的船,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更看不清人生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内心常常羡慕蔡志忠先生,他在4岁时就清楚知道自己这辈子要画漫画,然后心无旁骛地朝着这个目标一路狂奔。可如今30多岁的我,却像被困在一团模糊的迷雾里,连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都看不清楚。


直到参加一个“心书”总结会,这团迷雾才终于透出一丝光亮。我渐渐明白,或许人生的终极目标不必急于一下子找到,就像爬山不必一开始就盯着山顶,先看好脚下的路更重要。既然终极目标还模糊,那就先从短期目标入手——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说不定就是照亮长期目标的灯塔。这么一想,原本乱成麻的思绪突然就有了头绪,就像在混沌中劈开了一道缝,光一点点照了进来。


一、建立短目标

以前总觉得找不到人生目标是件可怕的事,每天陷在“我到底该干什么”的焦虑里打转。现在才懂,与其在空想里消耗自己,不如先低下头,把大目标拆成看得见、够得着的小台阶。


具体做法: 1. 每三个月定一个目标,再拆成每月、每周、每天的具体行动。 2. 让每天有明确的方向,用踏实行动冲淡虚无感。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这次会议后,这句话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二、提升对话力

最近我以对话能力学习为切入点,落地小目标理念:


三个月目标(截至8月12日): 累计输出32篇有关对话的内容


完成12次完整对话观摩

经历3次被对话过程

主动对话他人17次

执行细节:


1. 观摩:研究现有对话内容,记录关键点


2. 实践:邀请朋友、网友或学生对话,每次1对1


3. 复盘:记录过程,分析优劣(如表达清晰度、倾听技巧)


时间分配:每天约1.5小时,每周至少完成1次观摩+1次对话


当我把计划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时,心里突然涌起一股热流——那是“终于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兴奋感,哪怕有挑战,也迫不及待想尝试。


三、对话的价值

对话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多重门:


认知拓展:从他人视角看世界,照见自己内心

螺旋成长:用新认知反哺旧认知,突破舒适区

底气积累:每一次对话都是“筑心之砖”,让生活更有支撑

四、人生新思考

人生的目标或许从来不是一开始就写好的剧本,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中,慢慢勾勒出的轮廓。


当下心态:


不再纠结“这辈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专注完成每次对话、写好每篇复盘

相信路是走出来的,先动起来,风才会吹来方向。

文章写到这里,我明白了,对于现在的自己而言短期目标的夯实更重要,我会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