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众目睽睽之中遇刺身亡。数小时后,凶手被警方抓获,押送过程中却又被一个酒店老板开枪打死。该案就此潦草结束,成为美国历史上一大迷题。
另世人疑惑的是,仅仅一个个人,如何能筹划并完成这场影响美国历史的谋杀?然而凶手没有说话的机会,真相还藏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
我猜伊坂幸太郎着手写《金色梦乡》时,是抱着“假如这个‘凶手’完全无辜,是被庞大的权利机构构陷,面对周密的捕捉网,我要怎么帮他逃脱呢?”这样的想法。
伊坂幸太郎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他的语言平实简洁,从他的故事和行文中,能感受到这位作家对世界兴致盎然,很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挑战新鲜的故事。
他的故事里总有一股天真的温情。这个故事放大了人类的理智、相信朋友和勇于行动的一面,小说在诸多我认为不够合理的情节中走向结局,最后我却愿意相信并成全这个故事——嘛,因为这是金色梦乡啊。
金色梦乡是披头士解散前最后一张专辑里的作品,保罗写下这首歌大概是挽回队友感情的最后一次努力。最终乐队解散了,但这首歌依然被传唱。小说里这首歌是连接主人公大学时期社团成员的线索。四人的友谊和乐队一样,虽看似消失了,却曾经坚实地存在,多年后还能支撑着这些朋友相信他、义无反顾支持他、冒着风险帮助他,甚至失去生命。
有些感慨,有些动容。试问我能为多年未见的朋友做到这些吗?我恐怕无法回答。
故事的结局不是正义的胜利。
在和绝对权利的抗争中,几个渺小的人扛起了大炮,最后却只能放一场绚烂的烟火。
但我还是觉得没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