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狠角色,都在把PUA话术用在自己身上

我们惯于警惕别人用 PUA话术打压,却很少意识到:

最高级的逆袭,是把同一套话术反向用在自己身上:不是自虐,而是自驱。

狠角色们深谙此道,他们把“你不够好” 改造成“你还能更好”,把“离开我就没人要你” 翻译成“世界很大,我值得更大”。

PUA话术对象一旦换成自己,便成了最锋利的成长武器!

一、先否定,再升级:把“你不行” 变成 “我可以”

史泰龙在他成名前拿着《洛奇》剧本跑遍好莱坞 500 家公司,被拒 1850 次,每一次都对自己说:

“他们今天说 NO,只是提醒我改得再好一点。”

第四轮敲门时终于拿到投资,成就奥斯卡最佳影片。

二、先制造恐惧,再逼出行动:把“错过就完了” 变成 “立即去做”

杨幂曾在采访里透露:遇到再大的负面热搜,她只给自己“一个晚上崩溃”的时限。

第二天必须复工,“再拖就真的翻不了身”。

于是连夜复盘、进组、拍新戏,用高密度作品把舆论翻盘。

三、先贴标签,再撕标签:把“你就这样” 变成 “我还能那样”

郭晶晶退役后被外界定型为“冠军太太”,她却用 3 年时间啃下裁判资格证,站上东京奥运会跳水评委席。

把“只会跳水”的标签亲手撕成“国际裁判”的新名片。


当 PUA话术的对象换成自己,史泰龙的 1850 次拒绝、杨幂的 12 小时情绪止损、郭晶晶的跨界逆袭,都在告诉我们:

狠角色永远把最难听的话翻译成最猛的燃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