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暖动 日更87
本文参与优享话题夺宝,话题“智慧生活”
当你盛开,所有闲言碎语都会随风飘散,你的光芒,从此照进自己的世界,也打进周遭的眼球。
她带着银色眼镜框老花镜,穿着休闲素雅的居家服,时而轻轻一笑,嘴角微微上扬。
坐在放满盆栽的客厅,手里拿着笔记本电脑,和身旁的两个女儿,还有小一辈。絮絮叨叨,说着她的过往,点点,滴滴,或欣喜,或不堪,从前到现在……
如今的她,已不是花样年华,到了不惑之年,当年的满腔激情,被稳重通透所取代,时不时想念很多很多年前,那时自己的模样,还有自己骨子里的倔强。
她的出生和大多数农村子弟一样,普通得荡不起一点涟漪。那时流行多子多福,她兄弟姐妹成群,家里一共6个孩子,似乎上天眷顾她,安排她做家里的老小。
上面有仨哥哥,俩姐姐,家里重男轻女,母亲一度待她像敌视仇人一般,用眼神告诉她:你就是多余的,少你一个刚刚好,多了你,家里负担大了,真是罪过。
但上帝关了门,总会慈爱地给她开开窗。赐予她疼惜到骨子里的哥哥姐姐,哥哥每逢母亲分配粗活,诸如磨米粉,挑粪便,赶鸭子上田地觅食,他们总跳出来把活接了,留下轻巧的给她。
加上爷爷奶奶,家里一共十口人,不小的数目。每月分粮食都是一定的,精打细算的母亲总会把粮食分为三十份,每天按份下锅,除了一日三餐,平日偶尔有额外的“奖励”。
比如村里合作社分水果,父母总会优先给孩子,而妹妹们总是被偏爱着,哥哥们给妹妹,妹妹们留给最小的她。
这给她的童年抹了一层蜜,但除此之外,似乎都苦不堪言。
母亲告诉她,她其实是被意外留下的。母亲重男轻女观念比男的还强,不过父亲一视同仁,把自己的骨肉看得格外重,无论失去哪个都心疼。
和家中父母对着干,死活要留下她,不然,她的人生或许是另一番景象。她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
家里哥哥姐姐都默契地没读几年书,也许是母亲的想法移植到他们的脑子里。母亲说,自己十几岁就为人妻,是嫁给父亲之后才过的成人礼(村里有15岁过成人礼的风俗),那时父亲18岁。
婚后,母亲在村里上了几次夜校,只因想学基本的数学计算,免得上街买菜被坑得不明不白。另外,和老师学得写自己的名字。
学会算法,会写自己的名字,上学的目的便达成,随后立即辍学,回归家庭。
于是,母亲经常告诉他们,读书会算数,会写自己名字就好,不用学太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们都把话听进去了,把母亲的读书理念继承得妥妥的。小小年纪就出社会学会谋生。
而只有她,不知是听不懂母亲讲的是什么,还是母亲压根忘记把自己的读书精华传授给她,她完美跳过母亲的金句,成了家里唯一一个坚持读书的娃。
从此,她多了一个名字——倒霉孩子。同寝的姑娘们虽表面和她关系甚好,但背地里说的却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干活就行了,女子无才才是德,读太多书,到时难嫁了都……
她对外界的评价并非未察觉,只是她很清楚,即便她把读书的好处像演戏一样演得再精彩,都始终敌不过她们封闭顽固的脑袋。
所以,她选择笑一笑,跟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读书需要经费,母亲起初一再反对,还不断咒骂她,读什么书,烦人的东西,还嫌家里不够穷吗?
但在合作社做会计的父亲,却意外地支持女儿读书,因为他读得懂女儿眼里的希望。母亲只好作罢,不得不同意。
小学,初中都在村里,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一日三餐都在家里,方便得很。后来,上了高中,那时交通工具稀缺得很。
家里只有一架直杠巨型大单车,那是父亲的坐骑,只有父亲能够掌控得了它。所以,她只能早起步行上学,来回两个小时。
中午由于路程遥远,回家吃饭不现实,只能带饭到饭堂蒸熟,母亲见她总觉得心烦,嘴里不断念叨着:烦人的东西。
午餐总不会让她带多好的粮食去,除了萝卜干还是萝卜干,有时父亲会偷偷塞一个鸡蛋给她,给她加加油。她就觉得自己是被祝福的。
早晚两个小时在路上,她的脑子一点都没闲下来。那时老师的课业要求和现今的有很多相似,读课文,背课文,记生词是最常见的了。
她总会利用路上的两个小时,消化一整天老师传授的知识点,回忆要点,背诵课文,回家再重温一遍,就差不多完成了。
夜里她点着煤油灯,并做好准备——眼睛受累,心灵打击,因母亲总会用食指指着她的额头不断指责,点什么灯,净浪费钱,败家的东西……
她都是默默低下头,听完母亲滔滔不绝的训斥,等母亲走后,擦擦眼角的泪水,继续看书,写作业,还有整理自己那支离破碎的心情。
而后来,她的人生并没有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成功逆袭,华丽转身。因为身体出现小状况,一看课本就直接晕圈,脑子涨得厉害,她预感,求学之路不会太长久,高考就是终点站了。
事实证明,她的预感是对的。高考失利,她痛苦了好久好久。但过去的终究无法改写,还好知识的力量让她以最快的速度调整自己,告诉自己生活还是得继续,必须咬咬牙坚持下去。
从高考漩涡艰难爬出来的她,把课本用纸皮细心包好,放在家里隐蔽的角落里,生怕母亲会偷偷卖了它。
虽然没法上大学,但课本上的笔记,也是她最美的印记,她要藏得好好的。
她渐渐投入社会的怀抱,和其他姑娘一样,学起了手工本领,在当地的毛衣针织手工场做手工。
虽然离开学校,很少看到课本了,但书本的力量早已融入她的身体,长成她的骨骼。
手工场里女工不少,大多数都未过成人礼,她在手工场里算是大姐,一个从未学过手工,大伙等着她难堪的大龄女工。
甚至有人直接叫她女秀才,她听得出是讽刺,但无力回击。
因为她知道,当你没有任何成绩,说再多都是胡言乱语,当你强大了,所有的声音都会自动消失,甚至变成赞美。
因为弱者只会被踩踏,强者才可能被仰望。
她忍受着旁人异样的眼光,跟着师傅一步一步学手工。她又拿起了笔,只是左手按着的不再是课本,而是笔记本。
她自知自己起点不高,且年纪最大,很多优势都散失了,但她更明白,学习力一直是她的强项。
昔日班上同学对她的评价足以证明,老师说她是全班数学小能手,叮嘱同学有问题直接找她。
她看着远方,慢慢睁开又慢慢闭上,若有所思,浑身充满力量。书上说,人不仅要赞美别人,也要学会赞美自己。
现在终于有机会用一用了,她右手握拳,向下一拉,轻轻却力量满满地对自己说:加油。
手工师傅是个耐心的年轻姑娘,她跟着小师傅学,每天在笔记本上记上密密麻麻的图解。这种做法,在姑娘堆里,除了小师傅这么操作,其他人都没这样做过。
小师傅对她萌生兴趣,因为她做的笔记比师傅详细多了。于是问她,其他人都说,做个手工而已,会做就好,何必做笔记,你为什么要费心思弄这个呢?
她朝小师傅笑了笑:我喜欢抓笔的感觉,我脑子经常短路,笔记本可以帮帮我,就像我的好助手一样。
认真十足,努力上进的人儿总会自带光芒。
小师傅把她当成“重点培养对象”,把她培养成下一批小师傅。她的手工活准确率是最高的,效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姑娘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有的说,XX姐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比我们强很多,投来“拜师学艺”的目光。
有的说,XX姐,你是有什么秘诀吗?为啥我们都在同一个屋檐下做工,你做的是最多最好的?
她都淡淡一笑,浅浅地说:好好学,用心学。
其实她明白,多说无益,姑娘们想要知道的哪是如何做到,而是可不可以把她们变成厉害一点,频道不一样,又如何对得上呢。
过了几年,到了婚娶年纪,父亲的朋友给介绍了隔壁村的小伙子,小伙子也是高中毕业,也没读成大学,后来去外地当了兵。
不久前刚刚从部队回来,家里介绍了不少对象,但他没看上。
父亲建议试试看,她听了对方是高中毕业的,也稍有兴趣,便答应了。后来,两人见了几次面,发现话题、想法很是相似,好感倍增,便开始谈婚论嫁,半年后,两家成了亲家。
小伙子斗志满满,决定到城里打拼,想给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她便带着两个女儿跟着去了,从此便过上了举目无亲的生活。
每每回家,母亲总说她傻,非要选个读过书的,找个老实勤快的普通人不是更好,就不用遭罪,跟他到处跑。
她只是默默不说话,望望父亲,父亲眼神中充满怜爱,没有半点指责的意思,她也便心安。
回家探亲数日,便匆匆回到城里的小窝,继续她的艰难岁月。
人家都说,城里发达,什么都好,房子很大,人很有钱,她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城里其实和小村庄区别不大,只是这里发展会更快些,未来机会更大些。
至于房子是不是很大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一家人只能租着房子,挤在一个单间里面,还有很有钱,她更体会不到。
她甚至总为孩子上学,为着家里的生计,焦头烂额。也因此咬咬牙买了一架单车,只身一人到郊区拿手工。
路过郊区的石板桥,桥下经常躺着吸毒的人,而那时她还是年轻的姑娘,她每次都是忐忑地前往,不安地归家。
但据说郊区的工价高,可多赚一些钱,补贴家用,她还是愿意冒冒险的。
难以忘记,有时生活艰难得她怎么笑都笑不出来,吃盐过日子的心都有,只想一头扎进活里面。
父母兄弟姐妹在远方,她只能咬牙坚持,还好丈夫愿意为她遮风挡雨,并肩作战。
他们满怀希望,坚信所有坚持总将花开,一个更好的未来等着自己。
他一个人接了几份工作,轮着做,戒掉烟,把钱一点一点存着存着。她做起万能妈妈,当起了家里的心理咨询师,担任起家里的家庭教师,心系一家的平安喜乐。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如今,他们真的过上了传说中的城里生活。环顾四周,昔日的村落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她家的房子也从单间的别人家的房子变成自家的小窝,有厅有卧室还有一个小小的“后花园”。
两个女儿似乎读懂母亲心中对学府的渴望,不约而同先后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出了社会,找得了一份心仪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水平都蹭蹭蹭往上涨。
当她带着两个事业有成的女儿一起回家探望兄弟姐妹。街坊邻居,那些当年看不惯她,说她格格不入的人,都有些眼红,只是嘴边的话语变了:孩子有出息啊,祝贺祝贺。她淡淡一笑:谢谢!
当年年轻的他们如今也成了外公外婆,老母亲最后的几年,似乎悟出了些什么,问她恨不恨她,懊悔她从来对她照料不周。
她笑得格外暖。握着母亲的手说,妈,以前恨过,是真的,恨你狠心想把我遗弃,恨你不看好我读书,恨你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从未问我需不需要帮忙。
但,最后,你还是把我带大,我如愿读了书,我远走他乡也照顾不了你,所以我们扯平了,我对你现在只有珍惜了,因为你是我的母亲啊,是你给我生命,让我好好待你,好吗?
母亲听了嚎啕大哭,孩子啊,谢谢你,妈妈对不起你……两人紧紧相拥。
母亲最后几年,她总会回去看看她老人家,每次带上补品,老人家心脏不好,她让女儿给外婆配置了按键醒目的手机,方便联系,时不时打电话回去问用不用寄药回去了。
她一心一意待着每个家人,给兄弟姐妹带上礼物,有些礼物自己平日都舍不得买,但对待家人,她总是特别慷慨。
家里的孩子们都觉得她肯定特别有钱,但其实不是,只是她乐意也愿意这样做而已,只因他们是她牵肠挂肚的家人。
大哥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她拜托朋友帮忙介绍。二姐家的家境不容乐观,她逢过年回去都会封一个大大的红包给她,说给两个孩子买零食,里面不知道有多少钱,只知道厚厚的……
有孝顺的女儿,有疼她的先生,有能力给爱她的和她爱的人更好的生活,她说她的坚持是值得的。
优秀的人,总是格外孤独,他们或是独自仗剑天涯,或埋头在题库里一个人狂欢,又或是一个人走很长很长的路……
她格格不入,却格外耀眼。
你好,我是暖动,
心动的坚持,暖暖的花开。
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别重逢。
正如你我,于茫茫人海,攀过山川,跨过溪流,只为一见,暖暖花开。
这里没有实打实的干货,只有微不足道的小小生活,小感悟,小故事。
愿笔耕不辍,遇见越来越多有缘人儿,荡漾点点心浪,或感动,或火花……
感谢你的驻足和关注❤
齐帆齐写作课
齐悦梦想社群更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