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有幸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读完前13条,合上书本,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几乎在每条的建议中都提到或渗透着阅读的重要性。
第六条“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一个在学校工作33年的历史老师上《年轻苏维埃人的道德理想》的观摩课,在座的教师和视导员都听得入了迷。当问及花了多长时间准备这堂课时,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教研室里的准备,则仅花了约15分钟。”这种准备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阅读。那位老师提醒我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优秀教师教育技艺的提高,正是由于这种经常性的阅读不断地补充了他们的知识海洋。

第七条“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中提到,要教会所有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使他们边读边想、边想边读。中、高年级的顺利学习首先取决于自觉阅读的能力,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的学生不可能落后,如果阅读对学生来说已成为知识世界的最重要窗口,教师的工作就容易很多。

第十条“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提到减轻学生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阅读范围。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它就愈需要阅读。阅读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书籍和由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是防止读死书的最有力手段。学生思考得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

捧起书本,就是捧读丰厚的思想,翻动书页,就是翻动一个精神的海洋。真正潜心和书对话的姿态是美丽的,它的美在于求知、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