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一帮社科的朋友聊天。从一开始讨论韩国人喜欢整容,然后讨论到影响人们审美观的因素。我提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理论,在他们学人文学社会学的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我说,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解释,这些审美观念的变化,都来自自然选择。
比如我认为在古代,生存条件比较差的时候,人们的审美观来自如何选择配偶可以提高生存几率繁衍后代。女人会倾向于挑选身强力壮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可以和野兽搏斗,可以猎杀到食物,而男人会挑选那些身材适合生育的女人。那些拥有其他审美观的,由于挑错了伴侣,没能存活下来,无法让基因延续下去。渐渐的就形成了那个时期比较统一的审美观。
随着时间发展,社会进步。慢慢的身体因素不是那么重要了。智力因素很可能更加的重要的。一个智力优秀的男人也许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胜过一个只有体力的男人。于是审美观念开始改变,女人不会觉得只有身材高大肌肉丰满的男人才叫好看。她们可能会觉得有学识智慧的男人更加迷人。
到现代社会,审美更加多样化。但是我相信每一种审美观的出现都是有它的原因的。比如说男人中性化。许多女生喜欢长得美,甚至娘的男孩子,为什么?也许如今社会男人再也不需要和野兽搏斗了,也不是所有男人都需要智慧来生存,有一部分男人是可以通过美貌,歌声和舞蹈来获得想要的一切的。而女人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希望男人可以更加温柔一点。这时候这些男人就体现了他们的优势,他们很温柔,而且更懂女人。这些男人拥有他们特殊的生存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选择,不会被社会淘汰。
我的观点引来众多批评。其实更多的时候,问题不在于我的观点和他们的不一样。问题在于我的观点看上去是如此的新奇怪异,完全不符合社会学的那套规范。正如同一个朋友说,不要说我们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了,你甚至在认识论上面就是有问题的。
理工科生和社科生,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一套学术训练,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很大的。社科生一般不会和理科生谈自然科学,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他们知道自己是不懂那些公式定理的。但是理工科生是很有可能和社科生谈人文社科的。因为往往理工科生会认为,人文社科的东西,根本没有难度,不过是看看书,然后就是背背背。再加上我们就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自认为自己有一套对社会的认识。于是当我们用这套认识去和社科生聊天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
社会科学和理工科一样,具有严密的体系,每一个名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通过背后无数的著作构建定义,就如同物理里面一个简洁的公式背后是无数繁杂的推算。脱离既定的框架,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那些名词,最后两个人讨论的很可能完全不是一个问题。理科生自己创造理论解释社会学问题,感觉就像社科生跑过来信誓旦旦地和你说她懂薛定谔的猫。
所以当理科生和社科生讨论的时候就有一堵墙在那边,双方各自在自己的框架里讨论。解决办法就是跃过这堵墙,一方到另一方的框架里去讨论。比如理科生先阅读了文科书籍,或者文科生先有了理科基础,才能到对方的领域里去讨论。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双方都跳出来,都离开自己原来所在的领域,都以全新的态度去思考。但是很困难,会造成混乱。
我昨天晚上说的进化论,以及自然选择,大家肯定都认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自然”是指真正的大自然。我说的进化其实是广义上的进化,不仅仅是生物学上面的概念。还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化,我说的“自然”其实指的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当然包括了社会环境。而我说的选择在modern society里确实大多来自social construction,这和他们认为的是一样的。我用一个理科的概念套用到社会学上去,就引起了混乱。也许大家想的其实是一样,因为表述方式不同导致沟通上出现问题。
再举个例子,当我谈论到古代女人对男人的要求是强壮时,我其实只是想理性的陈述一个事实。男人确实在体力方面胜过女人。但是我从来没有暗示女人就是弱的。这个时候女权主义的朋友就按捺不住了说,你凭什么说男人就是强壮的?凭什么能杀野兽就是强壮?你不知道女人生孩子要承受多大痛苦,那不叫强壮吗?
所以说“强壮”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了,当他们用社科的思维方式思考的时候,敏感的神经就被触动,我的“不规范的”用词就可能牵扯到一些很严肃的问题,这是会引起混乱的。这就好像理科生无法忍受社科生嘴里的“速度”没有方向,“重量”等于“质量”。社科的词语规范更加容易混淆,因为它们看上去是如此的熟悉,似乎常常在用。当我的朋友跟我说什么“agency”,什么“structure”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这些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以后我不再会想当然的和社科生谈我的想法。我相信思想的输出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之上的。我应该多读社科类的书籍多学习,尝试着去越过那堵墙,进入他们的领域,之后才能操着他们所能听得懂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思想。毕竟如果一个社科生都不懂微积分,你又怎么会有兴趣和他讨论相对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