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活的,经常在更新,大到方言小到俚语,大家约定俗成的讲着同一种腔调来认定彼此是同类同族。
所谓腔调在我看来不止是语音语调,背后遣词用句的方式更为有趣,习惯用语,流行词等等,人们互相说完之后会产生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心生愉悦,久而久之变成口头语。
有些则变为文化现象,早些年前出现的oi punk就是这样的现象之一,oi!英国小流氓之间打招呼的口气词,说出这个词对方就知道该怎么和你相处了。
很多小团体,朋友间,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这些词可能源于一个事儿,可能是长久的相处磨合出来的默契。
总之语言就是这样产生,不同的词汇或腔调面对不同属性的人,如果朋友间说话都像新闻联播那样也挺吓人的,如果对谁说话都用朋友简习惯的方式,那对方很可能听不懂。
有些人说的话,没办法知道他/她属于哪里,例如中英文混杂着说,可以知道这个人是个有工作的,在某个大楼里办公,好像生活的还不错,其他的不知。这样说话的人我是挺讨厌的,说一些特定名词或者没办法翻译的除外。
另一大群体就是说网络用语的人,经常在电视节目里看到,小题板上列一排最火的网络词汇,一帮人在那猜什么意思,大多数词都是首字母缩写,看到这些玩意我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就像看到有人随地大小便,一帮人在猜中午吃的什么。
世上本没有网络用语,重复说的人多了便有了,其中不乏精彩词汇,但没脑子的那些词最流行。大众永远都是盲从的,这一点没法改变,好消息是大众也是善变的,我只希望再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大众变成分众,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拥趸,每个精彩都有人喝彩,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个性,拥有自己的腔调,走出家门从第一个招呼开始,让所有你遇到的人都知道你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