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国(2017高考二卷作文)

从古到今,读书人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抉择—隐与仕。隐,是发掘自身所蕴含的深厚哲理;仕,是担负社会所给予的万钧重担。或许数千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菊,花中之隐逸者也。”陶渊明可能是隐者中最出名的一位。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厌倦了尘世的羁网,他渴望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或许,隐是陶渊明最好的归处,即使米缸屡空、房屋失火、举家乞讨。隐保全了陶渊明的性命,在平淡与静谧的田园生活中,他感悟着自然,思索着人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熔铸于诗文,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易》云:“天行道,君子以自强不息。”孔丘的人生却与陶渊明截然不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那种读书人所特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着孔丘“克己复礼”,为努力重现由小康而达大同的太平盛世而艰难求索。孔丘是中国自古读书人仕进的典范,他留下的精神财富鼓舞着后世无数读书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断践行着“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

今天,坐在考场中的每一位高考学子都在经历着人生的一次涅槃,此后,我们人生的道路将由我们自己抉择,我们中的许多人会投身祖国建设洪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努力;我们中的另一些人会留在“象牙塔”中,探究着先贤们还不曾领悟的人生哲理。

写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那个在白山黑水之间疾呼“家山何在”的宋徽宗。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一个铁血帝国,还是一个温馨的花园,所以失掉了艮岳,也失掉了天下。

“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我们不知道两条路到底会通向何方。在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做的就是追随自己的心声。谁说入世之人就不能有一颗淡泊之心?谁说身居“象牙塔”中便不能为社会做贡献?

家与国之间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你苦苦寻找自己归处的旅途中,不妨抬头看看明月,你会发现,原来你与家人仰望的是同一轮明月;当你俯身捧起一捧水滋润你干渴的喉咙时,你会发现,原来你与天下人共饮的是一川江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
    彭小艾阅读 3,468评论 19 62
  • 别人都没放弃你,你有什么资格放弃自己
    雪落南桑阅读 231评论 0 0
  • LeetCode 139 Word Break Given a string s and a dictionary...
    ShuiLocked阅读 906评论 0 1
  • 我有一把大黑伞,笨重无比,“伞似穹庐,笼盖四野”。下雨的天气里,能有一把伞,是让人安心的事情。撑一把大伞,护佑身边...
    睡一夜就馊星人阅读 206评论 0 2
  • 2016-04-17苦瓜HL溦梦真人图书馆 致青春 何谓青春? 青春,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它是一本惊天地泣鬼神的着...
    溦时光阅读 27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