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水寒的清浅拾光
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9月1日晚在CCTV-1频道首播,主持人也是当今央视最受欢迎的两位——董卿和撒贝宁担任。此节目在之前的九年里对青少年都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开播前各大公号就已经做足了宣传,而节目本身也不负重望,创节目开办十年新高,全国电视节目收视仅次于春晚。
一考定终生的教育形式,让很多孩子因成绩好而“一俊遮百丑”,我亲眼见到有的家长每当提到孩子成绩时那骄傲的神情,无时无刻不在脸上书写着两个字:自豪。而他的孩子连见人打招呼这些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更别提教养。难道仅仅成绩好就是成功的教育吗?
1、教育非一日之功,细节体现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也是这两天各大号甚至新闻头条都在热议的一个话题:董卿的那一跪背后的教育意义。为了给孩子们言传身教,节目邀请了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因为年事已高,老人说话口齿显得不清晰,也有些耳背,所以董卿在短短的三分钟采访里接连跪了三次,目的就是为了让许渊冲老先生能听得清楚。
这一跪不仅是对老人家的一种尊敬,也用实际行动为现场的孩子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尊师敬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最生动鲜活的言传身教,董卿这一跪更是直接跪出了她的素养。
教育的成功在此刻彰显无遗,董卿接受的“虎爸”式教育无疑是她终身的财富(关于她父亲对董卿的教育方式和网友对此争论的问题,不在此讨论),也是她行走人生的利器。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想要扒拉出董卿从小接受的到底是怎样的教育,想去效仿去学习。其实,模仿从未被超越,学习也未必坚持得下来,而教育更多的是要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饭穿衣,待人接物,学习工作,更要让它像营养一样注入到我们的血液里,指引着我们的身体,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升着我们的个人修养。
2、教育要润物无声,不可急功近利
之前很火的一条新闻,泰国有一位网友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组照片:在泰国的清迈机场,一群日本孩子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没有玩手机,没有追跑打闹甚至是大声说话,而是一人一本书捧在手里。细心人会发现,他们紧紧挨在一起,里外两层的样子,前方让出了一条整齐的通道出来方便其他游客通过。
而就在今年的七月份,一位新浪博主爆出了两张图片,是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在洛杉矶机场等车的照片。两批学生一起下飞机,中国学生是自顾自的玩,或是在行李箱上嬉戏,有的离开大队伍稍远的地方,甚至跑到候机大厅前车行道的位置,零星的散落了一大片。日本学生则是安安静静的坐成一排,统一的行李放在各自面前的位置。
据调查,日本小学生一个月的书籍阅读量是1——4本,从国小到国中,日本学生每天的早自习就是各自安静的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或是一些文库本的小说之类的书籍。早在50年代时,日本就要求父母每天至少要陪孩子看20分钟的书,将亲子阅读深刻融入到每个家庭当中。
这种亲子阅读不仅会增进家庭感情,书籍中大量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人生哲理也共同影响着父母和孩子,日常生活中彼此间的交流和探讨一边约束和带动着父母,也引导和影响着孩子,这种长期互动式的阅读和学习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和孩子。这种模式让父母有了孩子这个明亮的镜子,可以对照和修正自己的行为,也让孩子有了父母这个标准前行的风向标,学习和指引他们自己走向更远的地方。
我本人对日本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只是在看到这样的对比时,内心是哀叹的。日本学生能够在无人监督和刻意引导的情况下做到井然有序,并且无人玩手机专注看书的这个细节,真的不能不叫人震惊,也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我们从闭关锁国落后挨打,到自我觉醒飞速强大,这期间不知牺牲了多少人的性命,流了多少鲜血,走了多少错路弯路,才染成了如今安然飘扬的五星红旗,才铸造了我们的泱泱大国,才形成了我们不灭的民族灵魂。
只是,在我们奋力向前奔的时候,好像缺少了些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自有我们的长处,但是有局限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就是说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固步自封永远只能挨欺侮。
我们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也是普通的父母,就像发现邻家小孩很优秀,而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想要去请教和学习一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期让自己和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快进步。
可是反观我们,有的父母忙着赚钱忙着社交,有的忙着晋升忙着旅游,有的父母和小孩一块抱着手机放不下,大家各自“忙碌”着,最后还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想要的。孩子想要的榜样不作为,父母想要的成长进步如海市蜃楼,彼此怨怼,互相折磨,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自己的家庭。
3、教育要脚踏实地,让人终生受益
台湾作家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同样,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遥望,而是脚踏实地的行走,也不是空谈理论,满口叫嚣,它必须落实到实际生活的角角落落,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记得15年一则新闻,美国肯塔基州一架一家五口人乘坐的飞机失事,侥幸存活的一个7岁小女孩在极度寒冷的条件下光脚穿过了大约一英里(1.6公里)的灌木丛,满身是血的她最终找到了一户人家才被救了下来。当时看到这条新闻时我连着看了好几遍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事实,一个7岁的孩子还不知事,还需要父母的呵护家人的陪伴,可是在遭遇不幸时她竟然勇敢到连许多成人都自叹不如,完全靠自己对生存的渴望以及想要帮助家人的信念撑下来。当她醒来时面对荒无人烟的寂静,看到飞机的残骸,满地的死人和大片的鲜血,我们无从想象一个7岁孩童那时的心理,是绝望,是恐惧,是无助,还是放声大哭,但我更佩服她的父母,也替他们感到欣慰,他们教给女儿的东西让她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能化悲痛为力量,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这件事情上,相信很多国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不仅为这个孩子点赞庆幸,也为她的父母骄傲,更多的是自身的反思和启迪。在《反思:孩子为什么不听不服你?》一文中我已经说过,每个孩子生下来仅仅只是一张张白纸,父母将其涂成什么样,ta就是什么样,所以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这段近几天被刷屏的话,朴实无华,浅显易懂,只想说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时效性,为人父母都看得懂,也想去做好,但重在一步一脚印的实践,我想无非离不开适时地强硬,民主的引导,言传身教的教化,融入生活不动声色的影响,和多重标准衡量的标尺。
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不奢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达官显贵功成名就,而是希望在自己照顾不到孩子的时候,他们能够有自食其力的本事,能够不低人一等稳稳立足,能够在熙攘尘世里获得长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