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的微商,其实映射一个做事的道理》
作者:鱼额。北漂,文字爱好者,传媒人,过气愤青。
查了一下,腾讯在微信4.0版本、时间2012年4月19日,也就是我生日后的第三天哈哈暴露了我是傻白甜不甜不要钱的白羊座,开启了朋友圈功能。从此,中国人的武林里,又多了一个江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刷屏=卖货,被微商刷的晕头转向的人们,认为朋友圈完了,微商太讨厌。
开始,我跟大家的想法一模一样,作为一个自恃清高、略懂点文化,还喝过一点洋墨水的中年愤青,我对朋友圈广告和微商这个群体,那是相当的不屑,直到我认真的想了想这两件事,和其他事的联系。
认识有所改观。
朋友圈广告不是腾讯的事,是人性。宋押司不是也扯块替天行道的横幅吗,你得让人家表达啊。
单说微商这个群体。她/他就是一个销售,为什么被大家口诛笔伐的厉害呢。
其实微商这件事,反映的是一连串的人性心理。人们可以不选择它,但最好不要有偏见。
微商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中国制造业没有那么发达(广州义乌华强北啥的)、没有手机上网的普及(8亿以上的中国人)、没有快递这种“当日达”的速度(中国快递小哥速度惊人你看美国的快递)以及上网时长(中国网民每天上网5.69小时世界第一),哪有微商存在的可能?抖音也不可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中国人在努力赚钱这件事上,从来没输过谁。从唐人街上的广东餐馆,到你朋友圈里的微商达人,只要有机会,总是要卖卖的。除了形式有所简化(一部手机)来做生意,其他方面,微商卖家跟其他生意没什么不同,也是选产品,做广告,谈销售,做售后。区别倒是在于,如果你的产品不好,你损害的可能是你的朋友。所以,合格的微商群体实际上要更加完善严谨。
“不做微商”或“微商不好”,是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心理暗示。其实它反映的是一个大众的心理,我总结了几个咱们举一反三,看看咱对微商的看法是不是跟某些做事的方法如出一辙。
一、觉得微商的产品都是假货。这怎么说呢,什么都有可能是假货,比如支票,比如美元,以假乱真去做买卖的,其实已经不在这个探讨范围,这相当于犯罪,报警就好了。
二、觉得微商都是杀熟。这也是我为啥把微商这个话题拿出来聊一聊的主要原因。什么是杀熟?咱们中国人的语言真是给力,仅仅两个字就把一个事物一个群体一个现象,定义在时间的耻辱柱上,这不大公平。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产品很好很有效,你的朋友恰巧需要这个产品,你就不卖给他吗?“只做陌生人市场”的理论在哪里\意义在何处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三、微商成本太低了都是一件代发。这也是一种偏激。先说成本,一个微商卖家的成本确实比实体店面低,可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是线上有线上的优势,店面有店面的功能,大家各取所需。实体店一年几十万上百万的支出,可能是你的生意惯性,可能是的形象需要;微商卖家也是要进货、要销售要服务要售后,成本也不见得比较实体低多少(一家淘宝店1年各种推广的费用也不见得比实体店面少),说到淘宝,一个微商卖家的销售逻辑跟一家淘宝店有什么本质区别吗?后者不过是在淘宝上开了一个页面。二,关于一件代发。这件事就更显得无稽,就好像你想买一辆奔驰车,你非常介意车辆是不是由奔驰工厂发到你家一样,你需要的是一辆合格的喜欢的产品,还是需要卖家是否遵循一件代发?众所周知苹果没有自己的工厂,它从全球供应链选择零配件,但是利润却是其他环节的很多倍,它算不是是一件代发呢?你买的耐克从来没去过美国,它从东莞或者杭州来到你手里,你同样因为这一个勾多花不少钱吧。
四、酸葡萄心理。这一点,已经不是针对微商了,是通病。当我们不想做,又不想看到别人做(好)的时候,风言风语就来了。我估计有些做微商的朋友,也许就是这种异样的声音成就了他们,你说我不行,那我做给你看。后来,说的人把做的人都逼成了目标、偶像和对手。
五、脸谱化/标签化。这是中国人心里的一堵墙,多数人越不过去,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干这个的,干这个掉价、跌份。贫穷可以限制想象力,面子又限制了行动力。基本上,要面子的最后都没了面子。但你看当年去西方淘金的广东人、潮州人,是至少三代人的辛苦打拼,才换来现在的家族兴旺,挑那些轻快而有面子的事去做,继而走上人生巅峰吗?你不是天赋异禀,就是有天赋异禀的做梦能力。
其实好的生活就是有家有酒也可以有几个微商好友,毕竟没有淘宝没有快递的日子是不完整的,我不是微商也没有在力挺这个群体,只是觉得同样靠努力赚钱没有必要将人家脸谱化,在今年这个全球乱糟糟的时候,貌似只有微商这个群体还有收入。前一段我看到一个光明微商姐们展示每月几万的后台收入,这让自认为职场有点咖位的我心里五味杂陈那。
当你有了实力,全世界都向你微笑叫你爸爸。当你看不起看不清看不上也别笑话人家,引用一句《安家》里徐姑姑的话,人啊,要善良。
「完」
文:鱼额。字数:17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