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不知道是凑巧还是自己开始关注就业这个问题,遇到了一些对求职迷惘的师妹师弟,一些在职不断吐槽的人,和一些跳槽之后找到工作的人。
于是,在职场的不同阶段,看到了不同的现状。
求职的人,总想着世上一定有一个完美的适合我的坑;在职的人,总想着找到另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坑;跳槽的人,总算发现了所有的坑其实都很坑。
周五的时候之前实习的上司微信我,问我现在公司的情况,直入主题后,我知道他缺一个微信运营的员工,他觉得我合适想挖我。我的现职不是新媒体运营,我也对新媒体运营没有兴趣,我将这件事发在了公司内部新人群,她们不是各种嫌弃我们公司吗?我仅仅说了开头,就有以下这样的疑问:
“你为什么不去,跟回自己的上司不是很好吗?”
我说,新媒体运营以及那家公司的业务内容不是我感兴趣的。然后,引来一阵刷屏、
“钱多就去吧,不要和钱过不去。”
“钱多就去吧,不要和钱过不去。”
“钱多就去吧,不要和钱过不去。”
。。。。
我当时觉得很搞笑,从实习的求职开始,我就很清楚自己是为了兴趣去找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在实习了两次之后,我不知道我最想要的工作是什么,但起码我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类型的工作不是吗?如果到最后,兴趣不是成为我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金钱成为了工作选择的最关键的因素,那我不就叛变了最开始的自己了吗?
每年应届生求职开始,都有不知冠以什么名头的201X年最新薪酬排行榜,这些排行榜,在被有意阉割和有意对比之后,最后补上一句:“你拖后腿了吗?”铺天盖地的评论,都是“我拖后腿了”。同样,也在我们公司的内部新人小群引起了轰动。同样铺天盖地地排队列:
“对不起,我拖后腿了。”
“对不起,我拖后腿了。”
“对不起,我拖后腿了。”
。。。
实在看不下这种为了调侃而调侃的氛围,我辩白了几句:“刚毕业没多久工资肯定是赶不上平均工资的。”“不要想现在赶不上,两年后肯定赶得上。”然后呢,然并卵。我用尽了力气忍住,才没有将这句话说出口:“哦,那是你活该。”
同住公司宿舍的其他部门妹子要离职了,在谈话中,都是对公司、工作、上级的吐槽。公司福利不够,工作辛苦,上级不体谅。她们更是在交流中就说:“就像拿着一千的工资让你干两千的活。”“是的,这样的话,我最多干五百块的活。”然后她们就嬉笑起来。还有另一个号称自己“很快就顶不住要辞职的妹子”,因为负责的工作经常都会接到临时安排,总是向我们吐槽:“我的抗压能力真的没有那么好。”
妹子,不是你的抗压力不好,是你的抗压能力不够好。
大学生转入职场,没有及时协调好自己的心态的话,这世上哪里都是不如你意的工作。你每天抱怨公司,抱怨没有人带你,抱怨工作辛苦,你说你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我想,你对有时间的定义一定是除掉了外出聚会、煲剧和闲聊的时间吧。职场新人应该要有这样的追求“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和未来无关的事情上。”大家同是职场人,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该有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应该要有,没有带你,你只能怪自己。别人的经验都是别人工作积累所得,愿意教你是他人的善意,你不能强迫。
公司花钱请你来,是要你产出价值,产生盈利。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你所拥有的仅仅是比实习生强一点的经验,这是个讲求市场规律的职场,有能力你可以找到更好的坑,没有能力的只能永远抱怨着现在的坑不好。
不是坑不好,是你不够好。总是不满现状却从不动手改变现状的人,不值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