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2021年10月16日《温州晚报》
年谱是集纪传和编年于一体的一种史著体裁,肇始于宋,盛于明清,至今新编不断。小宇兄《许璇年谱长编》系新近出版之一种,洵为年谱之林增茂。我读年谱之著甚早,30多年前上大学时因崇拜梁启超之故,将丁文江、赵丰田编撰的《梁启超年谱长编》从图书馆借了还,还了借,不下20次,以致将这本成色甚新的巨著翻成了旧书,我的史学素养亦因之有所长进,觉得读年谱比看传记更感原滋原味。离开学校已很久,不读年谱之著亦久矣,不料月前小宇兄惠赠《许璇纪念文集》,其主体内容即《许璇年谱长编》,见年谱而心喜,多年前读梁谱的情境重闪脑际,趁国庆假期展读一过,有如遇故人之感。
许璇系民国著名农学教育家,因其身故于1934年,迄今几近90年,岁月苍狗,当年的“著名”至今早已“不名”。此为历史演生之常态,不足为叹。请看二十四史列传众生,哪一个不是曾经著名于世扬名于时的,但又有多少人能为今人所知?小宇兄以许氏乡人之故,慕乡贤之伟绩,恨其名之不彰,乃沉潜发奋,访族人,阅档案,读旧报、寻故刊,积数年之功,撰就许氏年谱长编。书甫出版,好评纷至,许氏异代归来,重又“著名”于世,小宇兄之功可谓大矣,许氏当引以为知己。
20多年前我曾倾心研究民国人口问题,所阅者不可谓少,因时过境迁太半遗忘。今阅许氏年谱,赫然发见其所著《粮食问题》一书乃年做论文时所参考者。看来人生之事都是连续的,所谓的中断亦不过是伏脉千里的草蛇灰线。感谢小宇兄让我接续了前缘。
许璇生于晚清光绪二年(1876),殁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与我向所敬慕的梁任公先生(1873-1929)差不多同时。处于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那一代知识人都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矢志报国的决心。举人中式的梁启超与秀才出身的许璇,虽然因际会不同而取径有异,但其心志是相通的。许氏弃举业入新式学堂(南洋公学),舍经史而习东洋之文,以28岁之龄东渡扶桑,在同学群趋法政之时,入东京帝国大学选学农科,足见其关注国家民生之旨趣。许氏自民国二年(1913)学成归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赍志以殁,于20余年间,历长北京农大、北平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并历任中华农学会总干事、干事长、委员长10余年,为中国农学教育、普及宣传及民生改善,筚路褴褛,倾心擘画,厥功至伟,可谓民国农学教育之杰出代表。小宇兄所撰之年谱,聚焦于许氏农学教育、中华农学会任职经历,尽心蒐集资料,不嫌粗细,成一长编,以我的阅读感觉而言,一部许氏年谱,直是半部民国农学史。我也孤陋,不详民国农学史研究状况,但可大致断言,今后若有研究民国农学史者,小宇兄之编不可忽视。
年谱之作,以谱主为核心,以年月为经纬,胪叙谱主一切有关活动,看似简单,其实门槛颇高。章培恒先生在蒋天枢先生的指导下研究清代戏曲家洪昇,查阅400多种文集及相关资料,经过系统爬梳、分析和考证,历时5年,终于完成《洪昇年谱》,书问世后,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章先生作为著名文学史家的学术地位由此奠定。小宇兄早年习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后长年服务于机关,乃一心向学,望高山而仰止,见耆硕而景行,以温州人之勇毅,自学不懈,转益多师,有所初成。许氏之谱既是小宇兄为学之见证,亦为今后登高之阶梯,期望小宇兄精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