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格言出自《尚书》。《尚书•说命中》说:“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成事者,都因准备充分,事先准备充分了,才可避免祸患。也指因为有所防备,所以免遭祸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了晋国大将魏绛在辞谢晋侯给他的赏赐时所说的一番话: “《书》 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作为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十一国的部队出兵伐郑。郑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 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决定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 “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像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 魏绛婉拒说: “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 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国家的未来。《尚书》里说:“居安思危。有这样的观念,就会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有所防备,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有所防备,就不会有祸患了。’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
《礼记•中庸》则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意思是,凡事有预谋才会成功,没有预谋就会失败。说话前打好腹稿就不会磕绊语塞,处事前制定预案就不会遇阻受困,出行前筹备停当就不会半道后悔,选择道路前勘察周密就不会陷入绝境。
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说:“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朱柏庐《治家格言》则总结道:“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未雨绸缪”的典故出自《诗经•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汝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历代学者多认为这首诗是周公写来劝诫侄儿,即周成王的。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哥哥去死,请先王保佑武王恢复健康,祭毕,周公把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严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凑巧,周公祝祷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兴。但不久,过度的操劳使武王旧病复发,终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史称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周公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摄政是为了篡夺王位,从而引起了成王的怀疑,周公百口莫辩,离开了京都。不甘心商朝灭亡的武庚见周氏兄弟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派人去联络管叔等,挑拨他们与周公的关系,同时积极准备起兵叛乱。
周公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谣言的来源,知道了武庚准备叛乱的情况。他十分焦急,便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诗的大意是: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夺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我趁着天晴没下雨,赶紧剥点桑根皮,把那窗户修补好。现在下面的人,谁敢来欺负我?我的手已发麻,嘴已磨损,羽毛也将落尽,可是我的窝还在风雨中飘摇!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表达了周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但年轻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对此无动于衷。后来,成王无意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的祝辞,深深为之感动,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请回镐京。周公回京后,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谋,很快平息了叛乱,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孙子兵法”也十分重视战备,《孙子•计篇》即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语。
另据《史记》和《资治通鉴》等书记载,战国时期,燕国大将乐毅攻破齐国,齐国都城里的很多人都在准备逃跑。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当时只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并不被重用。田单让他的同族人把车轴两端的突出部位全部锯下,安上铁箍。当时众人不解,后来大家都跟着齐湣王从都城逃跑,很多人争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轴断车坏,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和同族人因用铁箍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
因未雨绸缪而成功逃往即墨城中的田单,保留了齐国复国的火种;后来正是他精心筹备,周密策划,终于在燕军围困即墨三年后,以火牛阵击垮敌军,并迅速收复了齐国全境。
未雨绸缪、常备不懈的意识,无疑是中国古代先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当今这样一个危机事件多发的“风险社会”,做好危机管理的预案,加强危机应对的演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两天,各社交媒体都被一篇有关“备胎”的文章刷屏;于是赶紧恶补了一下有关“备胎”的知识。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