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串很普通的檀香珠子,很喜欢它的样式,戴了好几年,香味渐渐淡去,绳子也换了好几次,却一直舍不得丢。倒不是因为它值钱,而是觉得,在手腕上久了,它仿佛和自己身体融为一体,平常里我对它视而不见,但要是哪天见不到它,肯定会神色慌张,翻箱倒柜找半天。因为如若丢失,再难以找到和它一样的了。
我有一种“如故”情结,有些东西若是不小心弄丢了,我会再买一个一模一样的,即使难以买到,也要尽量找到相似的。
有些如故,是一种经久的信赖和喜爱。就像我喜欢的那串珠子,有了感情,愈加喜欢,再无其它款能替换它,令我倍加珍惜。那一日,我在一条老街里转悠,走进一家汤包馆,里面并没怎么装修,简单的桌子和老式长板凳。正在用餐时,走进来一位长者,在我一旁坐了下来,然后对老板说了句:照旧。大概是熟悉了,老板很了解他的口味,很快就端上来半笼汤包,一碟香醋,一碗小米粥。他所说的照旧,便是如故的意思,时间久了,养成了习惯,喜欢上了固定的事物,一来二去,一句照旧,说得随性,吃着有味。
有些如故,出于情感和心灵的瞬间沟通。那一刻即是永恒,似曾相识,实则不曾相识,但觉得脾性相投,说起话来投机,无障碍。这便是人们常说的一见如故,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里的“倾盖如故”一样。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时,他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说他是在胡说,然而贾宝玉回答:“虽然我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她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不可。”
我曾有一位朋友,便是如此相识的。多年前的某个午后,我刚搬进新家,在阳台上收拾杂物。他端着水杯,在阳台边喝茶。我刚好也看见了他,那一眼觉得他十分眼熟,再看一眼,还是眼熟,却又想不知道是谁。于是我和他打招呼,没想到两人竟然闲聊了近一个钟头,从那以后,我们欣然相识,一起垂钓,一起打乒乓球,似乎多年的老友一般。
人们常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故人是从岁月里走出来的,经过时光的磨砺,熟悉彼此的脾性,了解各自的喜好。
我有几位老朋友,虽说在不同城市,但是常年保持着联系,既是常年不见,偶尔聚会的时候,依然推心置腹,不做作,不虚假。有人曾对我说:“都不在一起,生活上不能互相帮助,何必再联络。”我想他永不会懂,那些经历过岁月雕琢的情谊,是随着荏苒的时光同行的,它与岁月同在。
如故,夕阳荡漾的傍晚,城外小酒馆,二两小酒。
如故,夜半星空手捧书,倚靠床头边,轻翻红楼。
如故,如故,朝朝暮暮,晃晃悠悠,慢度春秋,实乃人生一大快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