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汇聚书香力量。

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在世界读书日这一特殊时刻组织开展了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加强文化熏陶和文化素质培养。

“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人类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离不开书籍的力量,离不开千百年来我们对于知识的崇尚。今天,我想推荐一本儒家散文《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提起这本书,最初的记忆还是初中二年级,在新华书店买的这本书,黄色的封面,我印象很深刻。但十几年过去后再读,便是不一样的感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就是我们年轻干部要做到的修养品德、端正心意、探究事理、端正心境,只有我们厚植“为民情怀”,慎独慎微慎初,自觉抵制不良习气,树立良好形象,正确对待亲情,严格家教家风,管好亲属子女,才能以自身之力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