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曾经在东北环线游中游览了山海关,站在巍峨的老龙头上,看到雄伟的长城经历了万里的风雨波折后一头扎进浩瀚的大海。今天,我又站在了长城的最西头——天下雄关嘉峪关上。
嘉峪关的设计真是巧妙。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始建,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南接祁连山,北连黑山,紧紧卡住咽喉要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以城门为例。一出关门,就是一个上坡,关门里,则是罗城,罗城里面又是瓮城。这样如果有敌人骑马进犯,一进关,就是一个很陡的下坡,速度很快,在守关将士的拦截下,很可能马毁人亡。侥幸冲出重围的,又一头抵到了罗城的城墙上,也会小命不保。命大的,绕过罗城,就会钻进瓮城,被守城将士来个瓮中捉鳖。难怪林则徐被贬新疆路过此关时说:“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嘉峪关不仅布局合理,建筑水平也极高。据说当年建这关时,匠师计算用料特别精确,最后建成时竟只剩下一块砖。这是建筑工程上的绝招。这块砖存放在西瓮城门楼的后楼台上,供人观摩。
历经六百多年,嘉峪关内城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嘉峪北段长城下出土的“长城工牌”,上面详细记载了当时修长城的分工情况。“长城工牌”现陈列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内,“工牌”为石质,正面刻:“弟(第)一工起”,背面刻有“蔡止梅起”,下面刻有修长城各工程队队长的名字。修筑工程结束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在距城墙一定距离内,用箭射墙,如果箭头射不进去,证明城墙坚固合格;如若箭头射入墙体,则证明工程不合格,要进行返工重建。如此严格的长城工程管理制度,保证了长城工程的质量。
这是不是杜绝豆腐渣工程的最佳办法?
嘉峪关自古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有“西襟锁钥”之称。出了关,就是异域他乡。几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商贾官员使者将士来往过关。城门下边的石板路已经是凹凸不平,坑洼深陷,那得是多少个脚印才能丈量出的沧桑痕迹呀!
站在关外的沙丘上,回望嘉峪关,地势险要,建筑雄伟,真是天下第一雄关也!
遗憾的是,没时间去看看长城第一墩和悬臂长城,这三者结合,会更能让人震撼和佩服吧!
如果说嘉峪关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战争智慧和建筑智慧的话,那么张掖的丹霞地貌则集中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荒芜干旱的戈壁滩,一下子进入一个七彩斑斓的艳丽世界,那是怎样的一种触动呀!
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山峦里,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形成了不同的形状,或层层叠叠,或交错纵横,或大块堆砌,就这么铺天盖地冲进人们的视野,让你的心灵没有任何防备地接受着,激动着,浸润着,甚至挣扎着,在美景的轰炸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软弱无力地去拥抱。
壮哉!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