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一颗花生

捻一颗花生

文/Livia Lv

转眼辞职竟已经半月了,但是感觉却像过了半年一样久。离开高强度快节奏的日企工作,我做了很多自己的事情,心灵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当然我同时已经拿到另一个跨国公司的offer,但也没有立刻入职,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个gap month,清空自己从上一家公司带出的疲惫和压力,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下一份工作的负责。

太多的人问我为什么辞职,原因很多也很复杂,良禽择木而栖,还有,我真的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身心。对刚辞掉的这份工作,我曾得到了不错的薪水和丰富的经验,但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青春,哭过笑过挣扎过,甚至聋过。

前些日子,我去拜访一位老学者喝茶,她是我当年的大学老师,后来便成了我的忘年之交。聊到了人在职场飘的各种事情时,她拿起一颗盘里的花生,两只手用力的搓碎,外面的黄皮破碎了,再捻,红皮掉下来,只剩白色的果仁,然后再怎么捻,白色的果仁依然是完好无损。

老人家说,“你看,你就好比这个花生,在社会上混来混去,迟早会褪去各种脆弱的外衣,但是,你的心若是坚硬,你就能完好无损的保住自己的初心。不是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其实始终易得,初心难守,太多人虽然做好了事,可早已不是他自己,为了名利和情欲,混的面目全非,其实他自己心里头要多苦有多苦,那时可就再也回不去喽。”

老师的话让我刹那觉悟通透。

人活这一辈子,遇到操蛋的事实在不可避免,掉层皮真的没什么大不了,但人最难的就是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清楚的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且能好好珍惜自己,不去强行改变自己的内心。你的内心才真正决定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还记得,那些加班到深夜,困比饿更严重的时候,我是如何一回家就抱着被子昏昏睡去,然后慢慢学会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那些因为我too young too simple而被委以的各种超负荷工作量,而恰恰正是这些锻炼了我的能力;那时我是如何仗着年轻不注意身体才患了“突发性耳聋”,记得那句“三分之一几率听力无法恢复”,只有我知道受了多少罪才治愈,从此健身进入我的生命。

不经历,不成长。不疯魔,不成活。

成长是一件永不停息的事,但是不要把某个阶段,某种环境对你的硬性改变当做成长,那只是某种特定环境影响的结果,以及可以证明你的可塑性很强罢了,成长是你终于能认清楚这次环境对你的改变改了你的哪儿,并且你清楚这些能不能、值不值被改变。

我刚入职的时候,遇到一位要辞职的前辈,我私下与他交流,他说了两句让我受益匪浅的话:“你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也要知道在这个公司在这个体制内的现地现物,不要忘记自己认为对的,然后遵守这个公司的制度来得以在这里生存。”

这让我想起了庄子在他的书中提到过一种人生价值观:“外化而内不化”,外在要去顺应体制的生活,顺应外在环境的要求,而内在要坚持自己的内心,葆有真正的自己。

在理解日本企业文化的时候,受过一些西方教育的我表示有些时候还是感到费解。日企文化讲求上级无条件服从下级,而欧企文化讲求谁有理听谁的协商制度;日企等级制度森严,欧企注重公开和平等竞争;日企更注重集体协作,欧企更注重个人发展;日企注重形式主义,欧企注重实质内涵。

日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企有些相似,都有些论资排辈的意味,在日企,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前辈”。入职比你早的就是前辈,就算前辈说的没有道理,你也是万不可在他面前进行反驳的,需要恭恭敬敬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给他,他若不喜,你便住口,他日再议。

因为我之前在德国企业工作过,我知道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属于一丝不苟上纲上线的工作类型。但是德国人往往不会在过程上纠结,你给boss做一个数据的分析,只需要把结果清晰明了地呈现给他即可,而日本人不同,你给他的东西一定要按照他喜欢的格式呈现,包括字号多大、有没有边框、边框是什么颜色等等,都需要按照领导的个人喜好来撰写报告,这就要提前做好很多的功课。所以同样做一件事情,给德国人做需要4小时,给日本人干需要8小时,比德企多出来的4小时都用在讨好领导个人以及防止同事的边框颜色做得比自己好看上。而一天如果工作8小时,在德企干完4小时出结果,得到德国boss的满意认可,剩下4小时就是你的时间,任你发挥;日本企业则是,8小时之后哪怕已经做完,还需要加班2小时进行报告的修改,哪怕没什么要改,也要加班显示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领导的尊重。

日本企业文化决定的员工的时间管理上的usefulness是比较低的,我从德企过来不久就认识到这点,之后便不再强迫自己一天一定要干完多少件事,而是把每件事的细节都处理好,这样在平均水平下,只要总体进度不会太慢,把事情做好的人才会被认为是优秀的员工。虽然有时候公司认为我这样是好的,但是我清楚这种体制并不适合我的发展,久而久之会影响我对于时间管理的敏感度,我要进步的地方是工作内容,而不是如何讨好、推诿、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这些东西固然是需要了解,但是并不重要,因为我认为,一个人要用实力说话,实力才是一切。

我的一个老师说过,每一家公司都有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当我发现我的价值观与公司不那么一致的时候,我也并没有急于跳槽,而是以一个低姿态者去学习一切值得学习的东西,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去理解去体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朱元璋在筹备建国大业的时候,有个十二字箴言: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这是一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而我觉得这恰好用于指导那些想跳槽的年轻人,放低姿态,好好积累,当实力足够撑起你的野心,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一个公司的体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改变的,这是公司经历时间、经历多少领导层的更迭、和众多因素一起形成的文化体系,哪怕有不合理之处,就算改起来也需要伤筋动骨。要知道存在即是合理。

我想对那些刚入职的年轻人说,无论你所就职的公司是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请你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一定要坚决尊重自己内心认为对的那部分,就像那个坚硬的花生仁;然后遵循现有的体制,打好自己手中的王牌。当然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可以挑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公司去就职,或者干脆自己创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