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的几句话

在我被问到关于移民的事,最让人头疼的几句话经常反复出现。

一、不着急,我先看看。

TIMING IS EVERYTHING。其实大家都可以回过头去想想自己的前半生,有多少时候是“选择”更重要的,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有时候比做了什么样的奋斗和努力更重要。错失了时机,有时候不仅是浪费了时间,更要DOUBLE, TRIPLE的支付成本。每次接到咨询案的时候,我经常会问客户,你准备在接下来的3个月或者6个月为了移民做些什么准备?听到的可能是,“我先了解了解,我先看看,我现在工作太忙了,还没时间准备,我孩子从5岁就开始学英语了,英语很不错,过去应该不需要太长适应时间......”。

对于这些回答,我通常会说-

1. 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起始时间,几乎可以说这件事情成功的机会为0。

2. 移民政策每年都在变,甚至一些项目每一期的细则和条件都可能会微调,等你认为准备好了,而  环境已经变了,你会发现你又落后了,可以类比,准备好了再买房,有时间了再健身等等。经常听到客户说,其实前些年我也考虑过,但是因为XX就没弄了,现在再看那时候的那个项目已经没有了,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提升了英语要求,审理时间已经延长了。

3. 除非雅思A类能考到8777,在此之外,不要轻易说英语不错,低于这个标准的,有可能在国外连  信用卡公司的电话都打不明白,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没有3-5年跟NATIVE SPEAKER老师,每天3-5个小时的学业交流,也不要轻易说孩子的英语好。海外的全英生活环境跟国内的课堂式英语交流是两回事。

二、哪个项目便宜,我走哪个。

其实很多人在考虑移民的时候都没有想清楚一点,那就是移民的成本。移民不是超市打折,越便宜越好,要看专业和成功率。低价背后都有故事,别因为想走捷径却弄巧成拙,往往后期需要投入更多费用才能完成移民的过程,甚至有些是白花了钱,事也没有办成。

每个移民项目的设计都是根据需要引进的目标申请人来开展的,客观、公正的对申请人进行全面的评估才能设计出最适合的方案。一味的看价格下菜碟是移民这件事情上最忌讳的,因为移民的过程复杂,花费的时间是一年甚至几年,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不允许试错的,因此在这件事上,千万不要本着节约的目的来。

虽然现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很发达,有一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上获得,移民申请这件事是专业性很高的事情,并不是一般的网络信息就能一网打尽,在对许多条款的研读上,办理过程中各种文件资料的准备中,都需要仔细理解和思考,尤其是对移民项目的判断上需要非常专业的能力。

三、我不移民,我走不开,就让孩子自己去留学,他都14岁了,该独立了。

移民和留学我通常会放在一起跟申请人讨论,作为未成人独自留学的问题,我一直的观点都是反对的。不要说未成年,即使是一个高三毕业到国外来上大学的18岁的学生,我依然会说对孩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人的成长和成熟是一天天累积的,从来没有一个时间按钮是到了这个点,人就成熟悉了,就是大人了。一个陌生的海外生活环境,跟去独自去朋友家待几天,独自去隔壁市、某个省旅游几天完全是两个概念,无法类比。

对于非常坚决不移民,只是想让孩子留学的申请人,我通常会问这几个问题:

1. 孩子留学后,是否会在加拿大继续工作、生活还是毕业了就转头回国?

2. 孩子本身的个性是否比较能接受陌生环境的冲击,预计登陆的年龄是几岁?

3. 父母怎样保持跟孩子的有效沟通?微信联系?父母是否有一方对于海外生活的情况比较了解?

对于这几个问题,我通常得到的答案是:

1. 上完学肯定得在国外待几年,先工作几年再说呗。

好,针对这样的回答,那么问题来了。孩子持留学签证在加拿大上学,身份就是留学生,这个身份就是临时身份,不管你在这儿是从小学一年级上到大学四年级,还是只是上了4年大学,你都只是留学身份,这个临时身份可能是一年有效,或者两年有效,每年续签或每两年续签。在孩子完成大学后,不再上学的时候,这个身份就结束了,他/她想继续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需要转身份,也就是由学生签证转工作签证,这个时候依然是临时身份。也就是说,在未达到移民的条件时,这个身份一直是临时的。持有这个临时身份不享受任何加拿大福利,想在加拿大购置房产也有很多约束。

2023年1月1日起生效,加拿大正式确立的禁止非加拿大人购买住房法案(Prohibition on the Purchase of Residential Property by Non-Canadians Act),这项法案禁止海外盈利性企业以及非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个人在加国购买非休闲用的居住型房产。如果不符合条件者违反禁令将会面临1万加币的处罚。对于持有效留学生学签的可以豁免部分约束,但是在购置房产时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买房前的5年里每年都有报税

2)买房前的5年里每年至少在加居住244天

3)所购住宅的房价不超过50万元

4)最多只能购买一处住房

也就是说,申请人想象中的,孩子留学之后就可以独立在加拿大生活、工作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而且留学的费用是非常昂贵的,尤其是大学以上的阶段。以UBC为例,本地生和国际生的学费差别在1:6-8倍,也就是某个专业的本地生学费是1万加币的话,国际生就可能是6万或8万加币。以下是在UBC官网上以一个加拿大本地生,学习Engineering专来计算的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一个本地生的第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学校给出的建议是25,235加币,我认为这个数字是相当保守的,因为在personal(个人开支)这一栏,学校一年写的是1600加币,包括买衣服、理发、休闲、娱乐等,按一年平均,一个月只有133加币。,这一点不要说孩子去做什么奢侈的花费,就算普通的看场电影,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一般在15-20加币左右,下面给大家贴一个电影标的价格参考,再买个饮料、爆米花,来回交通费,一场电影花4-50加币是非常合理的一个消费,所以学校给出的133加币,基本上是底线的底线,我认为一个月能控制在500加币的个人开支已经是非常节约的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同专业的国际生,学校给出的费用建议。

从学费来看,同专业的本地生学费是9287加币,而国际生是59816加币,是本地生的6.4倍,生活开支学校给的建议同本地生差异不大,这一点上还要考虑国际生寒暑假回国的开支,上4年大学,至少是1-2年要回国看一下,这个开支也要考虑在内。学校给出的这些费用建议是最基本的开支,而且是第一年的新生开支,新生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住在校内,学校的宿舍,因此在上面的列表中,学校给出的费用是很低的,全年才5000多加币,而第二年以后都需要在外面租住,目前学校官网给出的一些校周边的公寓租金参考价如下:

如果想一个人独立租一个STUDIO,学校给出的租金建议是$1879,算下来一年就是$22584,也就是说从第二年起,住的开支,要比第一年住学校贵出17000加币左右。所以通常国际生申请来读大学的,我们给出的建议是一年10-15万加币,这个是没有任何夸大成分的开支,按4年本科算下来,那么就是40-60万加币,约等于200-300万人民币。

所以不管是因为下不了决心的,还是觉得200万就能完成留学,都是存在信息茧房的,我还是那句话,小马过河,要真过才知道,站在岸边是永远渡不了河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