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便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读《大学》,也便有了一千种理解的《大学》。
在孔孟时代,《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礼经”包括仪礼、周礼、礼记,礼记又有49篇,核心要义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让所有人各安其位,维持社会稳定。《大学》只是礼记中的第42篇。
在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时《六经》中的”乐经“失传,六经只有了五经,而《大学》位置未变。
到宋朝,朱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拿出来,和《论语》、《孟子》一起,进行了注释,是为《四书章句集注》,其中对《大学》和《中庸》的注释原创性最强,也因此带着强烈的朱熹个人理解特色。
随着《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人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大学》的地位就此突出出来。
今天,我们学《大学》,不是因为《大学》地位崇高,而是《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内外齐修的路径,更好理解成功与失败、幸福与痛苦,更好理解生命的意义、成长的价值。
书童点评:
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令人莞尔。[憨笑]的确如此,老师多次强调,《大学》是心性的学问,不同于知识点的学习。知识点的学习,譬如解方程,一千个人解出来,答案都是一样的。而心性的学习,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有独特的机会和条件参与,都有独特的感受可以分享,因为其独特,所以可以带给其他人以启发和思考。
最后一段,“我们学习《大学》,不是因为地位崇高,而是因为《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内外齐修的路径”,乍一看,书童有点一愣。 这与昨天淑意同学说的“不迷信”,异曲同工。老师讲的道理,总是那么叫人心服口服,叫人爱听。有时觉得,老师讲《大学》,完全是在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