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生日一过,我也算正式迈入而立之年。
从29到30,不过一岁之差,却依然有强烈的分水岭之感,就这么一瞬间,再也回不去的20s,也不敢在心底傲娇地想当然“年轻就是资本”,更没有了不怕犯错、从头再来的年少轻狂……
三十岁,我获得了什么?
美满的家庭,安定的住所,不愁温饱的生活,完成了在30岁前拿到研究生毕业证及留学海外的承诺……似乎一切都很圆满;可想想又似乎“一无所有”,常常觉得自己思维贫乏、能力亏欠,事业更是从新开始……
于是,我不断在思考在追寻答案,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在三十岁这一年有了些触及心扉的感悟,一些关乎心智上的成长与成熟。
1、二次择业:听从内心,想好再出发
2016年初从海外归国,收回一颗“潇洒”随性的心,开始直面“残酷”的生存现实。
有位学长曾提醒说,要“以终为始”,即在开始研究生生涯之前,就要想清楚自己想要如何转型发展,然后朝这个目标去修炼努力,最终才会实现想要的效果。
但这两年我似乎并没有真正停下来好好想想,我最终想要的职业是怎样的。只是在最初给自己简单设定了择业原则——跨行业的大企业平台发展机会,并做好从头开始的心理准备。
可真正到了选择的时候,却依然有点不知所措。心里隐约渴望的方向,却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而迟疑不定。是坚守自己的方向,还是迎合世俗的追求?在跨领域的全新挑战或坚持原有的经验特长,在高强度工作节奏或平衡家庭生活的纠结中犹豫不前,虽然婉拒了一些offer,却也走了不少弯路。
我的职业导师告诉我,人各有所长,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短板,不要尝试去拼命拔高你的短板,而是尽量发挥长处,而短板只要补足到一般水平即可。
一位专门从事职业规划的学长则用一杯咖啡的时间点拨我,寻找你的优势,可以尝试列举从小到大做过的印象深刻而又有成果性的事件,哪一类让你最有成就感,就会知道答案了。
于是,二次择业,已经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唯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唯有如此,出于自己所好形成的内推力才会源源不断,我也坚信自己的这份执着会带来不俗的表现和收效。
年已三十,带着从头开始的心理准备,不免有些不安和焦虑。但经历找工作的折腾,我相信自己真正找到了我的初衷,兼顾兴趣特长同时又能发挥价值的工作。
现在,一切安定下来,在专业的领域里沉淀自己,积累经验,他日方能长歌善舞。
2、慢熬细炖成一碗自我救赎的鸡汤
还记得李笑来老师说,等到了30来岁的某一天,他才顿悟原来可以跟时间做朋友,人也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智。
而我到了而立之年,也是瞬间有了醍醐灌顶之感,许多之前被我忽略的事实、那些被我视而不听的道理,终于在自己的深刻感悟中逐渐清晰,更加坚定了一些准则,成为了指导当下行动的方向和指南。
(1)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
在学习、工作与家庭中,在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角色平衡中,有时总想什么都做好,却又不一定能够面面俱,不免有摩擦有碰撞有不快,在不断的融合中,明白了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特点。
当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唯一能做的是改变你自己。
于是,在一次次冲突中,以他人为镜反观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同时更多地了解对方的特点,当你发现他/她的特质后,下次面临问题时,你会觉得这并非故意刁难或针对你而言的问题,而是“这个人本来习性就是这样”,然后泰然处之,淡定地“就事论事”、顺势而为,才能避免更多的不愉快。这中间,当然也不是一味地忍让,而是在礼貌当中坚定地表达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坚持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才能得到有效而满意的沟通结果。
(2)坚定做自己,选择一种“信仰”,学会“断舍离”
这一年,我也在不断面临各种选择,有时候什么都想要,最后反而什么都做不好。如何取舍的问题时时困扰着我,不愧是典型的纠结型天秤座。想来却是心里缺少一杆秤,现在我不能说找到了这杆秤,起码意识到了自身应该恪守的三个标准问题。
第一是独立判断性。
有时候每个选择总希望能让周边所有人都满意,却弱化了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在犹豫中不免错失最好的机会,或者在错误的选择上浪费了太多时间精力。
当意识到这一点,才会想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一味迎合世俗眼光或别人的评价,就算结局合乎圆满,也难以安放自己的憋屈。
第二关乎“信仰”。这里的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心中的信念,从而形成了价值观取向。
这一年,身边一位朋友信教入主了,在那段迷惘的时期,她的分享给了我们不少力量。
虽然我并没有立刻被感化信主,但看到被她们奉为真理的圣经当中的箴言,感召了芸芸大众特别是西方国度的人民一心从善、亲如兄弟姊妹,也让我相信,有这样一种信仰理念的存在,内心肯定是坚定和踏实的。
看过《血浴钢锯岭》的人都知道,男主角一直坚持他的宗教信仰,虽然坚持不拿枪的信念不被旁人所理解,但最后凭借治病救人的强大信仰力量,他竟然在危急关头的一夜间挽救几十位战友的性命,令周边所有人肃然起敬。
而在生活当中的“信仰”,可以是事业、家庭、财富或者健康,就看以哪一种为“秤杆”,就能快速做出选择。
比如以家庭为重,就会更重视家庭婚姻和亲子关系,愿意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如果以健康为信仰,就会时刻注意饮食和加强运动,甚至在“轻重缓急”排序中把它列为首位。
所以,再次面临选择,从自己的“信仰”标准出发,择业也好,生活也罢,我会多考虑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作用,而放弃那些无谓的挣扎。
其实,凡事不可能尽善尽美,尽心尽力便已足够;同时人不能太贪心,很多事情不可能平均用力,明确事情的轻重缓急、抓大放小,学会“断舍离”。
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懂,可行动起来也容易迷失方向。
在三十这一年,我的体验突然来得愈加汹涌,于是时刻警醒自己,让前行之路更加笃定。
3、别拿健康运动不当一回事
2016年对我而言还有段心有余悸的回忆。
4月份的时候,儿子高烧不退,某天晚上直流鼻血,等第二天早上送到医院检查时被发现血小板降至极低,后果不可想象,当时我一听差点崩溃,一种最不愿意想到的情况还是立刻联想到了。所幸后来经过种种排查,排除了最坏的情况,最终住院两周康复至今。
可是,每次念及孩子打针吃药的痛苦,就一阵心悸,也充满了愧疚。那会我正忙着写论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孩子生病都是交给奶奶,并没有过于在意。当然自己的身体更是无暇顾及,睡眠不足精神憔悴不说,还连续两个月里感冒了三次。而在年底,母亲在体检中又发现疑似有问题,惊诧之余赶紧寻医问药最终确诊结果还好……这一切,让我心有戚戚,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家人,重视健康呢?
以前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疏于运动,总觉得学习、工作或生活忙忙碌碌没有空隙,想运动而没有行动,这一耽搁竟然一年之久。
难道我们忙得一点运动的时间都没有吗?“不是,是因为你没有把它放在重要事情的首位”,一位跑过两次全马的前辈如是说。在一次采访中,我们问过他同一个问题,任职一大企业高管的他工作更加繁忙,可每周两次的跑步运动甚至周末登山锻炼一次都没落下过,如今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看看身边企业界的一些老板,潘石屹、王石等,不但重视运动健康,更是把运动文化渗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坚定有力的理想信念。
“早睡早起,坚持每天运动后,你会发现你一天的精力充沛,也更有信心去面对工作和各种问题”,前辈说。于是,每周两次跑步,或增加瑜伽、健身等运动,成为我将持续努力的方向。
4、保持开放而好奇的心态,越活越年轻
时隔两年回到工作岗位,我还没能马上就任中层管理职位,身边的同事早已增加不少90后的小鲜肉小仙女。除了多点岁数和经验,有些新兴的技能和关注面已不太一样。如果不是保持开放而好奇的心态,不一同了解社会舆情甚至八卦、不与大家调侃讨论,也许都不容易融入团队,不可能很快打成一片。
一位我所钦佩的四十出头的女领导,平时雷厉风行,工作能力很强,不仅把大家管理得服服帖帖、一团和气,平时更是从衣食住行到舆情八卦,与一批年轻下属沟通毫无障碍和违和感,令人怀疑她到底有没那么大岁数。
我想,这是因为保持对新事物和新话题的好奇和关注,才不会被社会抛到后头,才会被后来者接纳,越活越年轻。
另外,由于原来工作中并不需要太多办公工具的应用,自己也就理所当然忽略了,更是偷懒或者因为未知而选择逃避,以至于到应用时,才有类似“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现在老人家尚且活到老学到老,个个都能学会微信和淘宝,甚至特意骑个摩拜兜兜风……更何况我们?
“世事洞察皆学问”,平时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保持对新事物新应用的好奇心,有时就算胡乱捣鼓下,不知所以然,也能知其然,点滴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持续保持这种开放好奇和广泛涉猎的心态,方能更加充盈思想。
5、善待自己,做更精致知性的女子
女人的三十岁,也许回不去青春靓丽的20岁,也许心智的成熟和智慧经验的沉淀,会让一位女性愈加散发魅力。但如果一直缺乏对外貌形象的重视,只会加深岁月在容貌上的痕迹。
虽说“人不可貌相”,我们也不至于要靠强施粉黛来掩饰岁月的沧桑,但精致简单的妆容,却是女生干净整洁、给人清新靓丽的表现,能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
惭愧的是,就在去年,我才真正拥有了一管口红,并且真正在意整套的清洁护肤流程及相关用品;而在此之前,每当女生们叽叽呱呱讨论什么牌子的化妆品好用时,我却一脸茫然。当然并非强迫自己认识那么多大牌并非加入讨论不可,但略懂一二善待自己的“脸”,还是女生不可缺少的功课。
就算再忙,略施粉黛,简单涂下口红甚至只是润唇膏,都会让你看起来更有光彩。想象经过精心打扮、衣着得体干练游走在职场或交际场合中,的确会让信心大增,更为你的印象加分。
而相对外表而言,更应该羡慕那种内外兼修的女子。那种由知识和智慧武装起来的内涵所散发出来的气质和魅力,相比外表更经得起岁月变迁的考验,甚至如陈酿般愈久弥香。
除了职场上的不断提升,读书,也成了一个修炼气质的绝佳方式。“书中自有颜如玉”,每次捧起书本,周边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安静,那些所谓的世事纷扰都暂时置之脑后,不带从中获得什么的功利性和目的,尽情汲取他人淬炼而成的知识精华,不觉中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就算忙里偷闲翻上几页、积少成多,也能“博观而约取”,不自觉中提升认识的高度和境界。
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在这之前却也总是被我耽搁。在看似忙碌间始终无法让心情平复下来,总觉得坐下来翻上几页都是奢侈,却在微信微博无目的刷屏中流失了不少时光。
而今,给自己立下规定:每天至少坚持看10页书,再逐渐增加争取渐入佳境。希望再次寻回那个爱读书、好文字的好女子。
也许我所认为的这些多么触碰心扉、醍醐灌顶的感悟,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日常小事,而我不过是后知后觉,但相信这些自己的深刻顿悟,能令我的三十岁再获重生,慢慢修炼成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