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在粤菜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什么梅菜扣肉、盐焗鸡、猪肚包鸡、酿苦瓜、白斩河田鸡、仙人冻、盆菜……
这些好吃的以后再跟大家详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神奇的客家酿豆腐。它久负盛名,色、香、形、味俱全,吃上一口,你便知道什么叫味道层次丰富,鲜嫩滑香,汤汁醇厚……
酿豆腐可不只是好吃这么简单,想知道,古代的吃货是如何想到要做酿豆腐?它怎么就成了客家菜的代表?如何自己做出好吃的酿豆腐?那你一定要看到最后。
酿豆腐是怎么来的?
关于酿豆腐的来源,有几种传说,一说是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点菜的时候出现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饭店老板怕丢了这单生意,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豆腐。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还有一种说法是:客家先民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当地盛产小麦,常用面粉做饺子。后因战乱,客家先民迁徙至南方生活。岭南多产大米,少产小麦,面粉很少,客家先民想到,用猪肉剁成馅料,用豆腐代替面粉,将馅料塞入豆腐,和饺子一样。
山珍海味抵不过家乡味道
这两种都是民间说法,没有历史考证,而学者认为相对靠谱的说法是大埔(现梅州市下辖县)民间酿豆腐的起源说。他们认为酿豆腐是客家人因为山区猪肉不多,但招待客人时又要饭菜漂亮,所以把肉酿在豆腐中,这样菜美观且风味独特。
[ 走出客家 走向世界 ]
酿豆腐诞生后,人们发现它荤素搭配,而且外形规整漂亮,口味上避免了肥腻和平淡,是一道色、香、形、味俱佳的客家特色菜,于是很快在客家山区中流传开来。
[ 从梅州到花县 ]
酿豆腐走出客家,进入社会的主要功臣是张其翧和洪秀全。古代客家人离乡背井之时,尤其珍视酿豆腐等故乡菜。张其翧逃难到花县(现广州花都)时,每当吃饭时要“另炖豆腐一碗,效家中煮法”,家中煮法就是酿豆腐,并且这种做法马上在花县流传开来。
[ 从花县到天京 ]
洪秀全当天王时,还惦记着在花县吃过的酿豆腐,于是在天京设立了专门的豆腐衙制豆腐。宫中设两名“典天厨”官,职位很高,专职做酿豆腐。
毕竟是天王,他的宫廷版酿豆腐是把猪肉换成了珍珠!
[ 走出国门 ]
客家人历经五次向南大迁徙,在向南方各省搬迁的同时,又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冒险到达南洋各地,向欧美乃至世界各地再行迁移。而酿豆腐就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最实用菜谱
dengdengdeng,接下来粤好吃教大家一种比较日常的做法,用肉末搭配虾仁,酿入水豆腐中先煎后焖,口感外焦里嫩,滋味浓郁超级下饭!
用料:豆腐8块、猪肉馅100g、虾仁10g、朝天椒2个、小葱2棵、姜末5g、大蒜2瓣、酱油15ml 、料酒10ml、 白糖5g、干淀粉5g、水淀粉15ml、盐少许油适量
做法:
1.虾仁用温水泡软,洗净后切碎,大蒜、朝天椒切碎,葱花洗净切碎;
2.把猪肉馅放入碗中,加入虾仁,料酒、盐、干淀粉,顺时针搅打上劲;
3.豆腐用勺子在豆腐中间挖一个深至2/3的洞,将肉馅酿入其中;
4.炒锅里的油加热后放入豆腐,用中小火慢煎至金黄色,翻面将酿有馅的一面向下煎至金黄色,捞出沥油备用;
5.锅里留少量余油,下姜蒜末爆香,加入少量的清水烧开,放入煎好的豆腐,调入酱油、白糖、盐用中火煮开,转小火焖煮3分钟,让豆腐充分吸收酱汁,最后用水淀粉勾芡,撒入香葱末即可。
tips:
1.豆腐的选择看个人口味,我比较喜欢吃南豆腐,水嫩一些。豆腐先要用盐水泡好(不容易散)。
2.馅料和酱汁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搭配,肉馅中加入鱼肉、香菇或淡菜,会让酿豆腐更具风味。
3.豆腐不要切太薄,待会儿肉馅不好酿进去,容易烂。也不要切太厚,会不入味。
4.酿肉馅的时候不要太多,馅料太多容易塌。
5.煎豆腐选用不沾锅会很容易操作。一般用中小火慢煎,等豆腐的一面煎至金黄色后再翻动。
6.煎的时候要撒盐,要不然就会不够味道,注意是撒盐,要撒均匀了。焖的时候也要放盐,然后要慢火焖,让豆腐焖入味。
7.芡也是要那种挂得住的,那样吃起来的赶脚才会更棒。
8.任何一步都要细心点儿,煎的时候要细心等,煎干一点水分,豆腐会更硬一些,造型当然也就更好了。
酿豆腐这独特的风味,经历代流传,一直作为客家菜的典型代表,成为客家人的饮食标志和骄傲。但与其说它是菜中极品,不如说酿豆腐承载着客家的历史背景,寄寓着客家人的故乡情结和人文关怀。这一道酿豆腐,不只是好吃!
PS:虽然酿豆腐是客家人的招牌菜,但不会摆上婚宴餐桌,因为豆腐呈四方状,客家人称为“酿豆腐,各打各”,而“各打各”就是离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