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兴领域蓬勃发展的当下,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流动党员作为其中的活跃因子,其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与影响力。正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所强调的,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落地生根的关键一环,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深远。
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夯实党的组织体系根基的必然要求。新兴领域中的流动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强,犹如散落的“珍珠”,若不加以有效管理,党组织的凝聚力就难以充分发挥。从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到各类新兴企业中的流动党员,他们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接触着不同层面的群众。只有将这些流动党员紧密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健全党的组织体系,才能让党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新兴领域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设立线上平台,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确保每一位流动党员都能找到组织的“家”,从而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兴领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强化政治引领与服务管理,是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的核心所在。一方面,政治引领是流动党员思想的“定盘星”。针对流动党员工作繁忙、集中学习难的特点,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资料、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展线上微党课、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接受政治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服务管理是凝聚流动党员的“粘合剂”。关注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服务。比如,为面临就业转型的流动党员提供职业规划建议,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当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党组织及时出面协调解决。通过贴心的服务,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是保障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化的关键举措。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管理机制,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流动轨迹、就业情况等,实行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的协作配合,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流动党员的表现情况,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同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表现优秀的流动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履行党员义务的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整改。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推动其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在新兴领域发展的浪潮中,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强化政治引领与服务管理,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才能让流动党员这股“活水”在新兴领域中奔腾不息,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