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晚期,郑州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然而时间仅仅过了100多年,郑州已经发展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并成功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如此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是不多见的。郑州凤凰涅槃的背后,是一种交通方式的变革,而这一切的变革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张之洞,一个是盛宣怀。
高速发展的郑州
张之洞,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清政府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务。在位期间,他身体力行,大力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实业。1889年,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他有感于南北交流不便,便上奏清廷,力主修筑北京卢沟桥经由河南至汉口的卢汉铁路,以贯通南北。晚晴的汉口,工商业异常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大都市。修建一条从京城到汉口的铁路显的尤为必要。当时,清政府也正想是实政救国,铁路是首要之举。张之洞的奏请很快得到清廷的应允。
张之洞视察京汉铁路
卢汉铁路从河南经过时选择了郑州,多少让人有点意外。当时郑州的西边有河南府所在地洛阳,东边有开封府所在地开封,这两座城市都是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古都,政治地位很高,如果排除自然因素,非洛阳或开封莫属。而问题恰恰出在了自然因素上。卢汉铁路经由河南时,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哪里修桥渡过黄河。开封一带的黄河是著名的悬河,不仅投资大,风险也很大;洛阳一带多山区,如果修路,穿山凿洞自不必少,成本也就上来了。相比而言,郑州北邙山脉尽头“滩窄岸坚”,经济便利,成了修桥的不二选择。最终,经张之洞拍板,决定在郑州建黄河铁路桥。
郑州黄河大桥
不得不提的是,张之洞在主持卢汉路务时,起用了主张“借资洋款”的幕僚盛宣怀,盛宣怀后为朝廷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对黄河大桥从郑州北邙山山脉尽头经过也持一致看法。
盛宣怀
卢汉铁路1897年4月动工建设,1906年火车通车,后来改为京汉铁路。这个时候,张之洞又萌生了另一个想法,修筑经洛阳沟通陕西、甘肃的铁路。这条铁路初步实施后,盛宣怀即奏请清廷修建作为该线支线的汴洛铁路,汴洛铁路也就是陇海铁路的前身。从此以后,京汉铁路与汴洛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铁路的“心脏”。根据史料记载,清朝末年,卢汉、汴洛两条铁路建成,郑州成为繁华商埠……自此之后,郑州迈入了近现代化的征程。
郑州火车站
这两条铁路不仅繁荣了郑州的经济,也让这座城市的框架得以改变。比如,火车站取代以前的县衙,后来又以车站为中心,相继兴建了大同路、德化街、苑陵街等街道,郑州以火车站为核心的城市框架逐步成型。
当我们回溯历史,探究郑州发展源头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京汉铁路与汴洛铁路,也很自然地想到这两座铁路的推动者张之洞和盛宣怀。从这个意义上上讲,他们二人是郑州发展的源头,郑州发展不能不感谢这两个人。
郑州铁路枢纽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