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上周缺课一堂课,导致我没学到六~八式。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破天荒地没站在前面,想躲在后面“滥竽充数”,但是没料到最后几式比前面的简单,我照葫芦画瓢跟着比划,等一堂课结束,居然也学会了。
除了八段锦,老师也穿插着教我们太极十三式,今天复习了前六式,手不停地跟着步伐画圆,突然感觉好酷,仿佛自己已经往宗门迈进了。
也许哪一天,我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把这些动作连贯地做出来,想想也是挺期待。
练了一身汗,身体也放松了很多。
接下来,继续让AI帮忙生成八段锦的后面几式动作要领。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口诀: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细节描写:
1. 上举: 两腿伸直,双手掌心向前,从身体两侧缓缓上举至头顶,掌心向前。
2. 俯身: 双手掌心向下,带动上身缓缓向前、向下俯身。
3. 攀足: 尽量以手触地或攀握两足踝(量力而行,不要勉强),抬头,塌腰,稍停。
4. 起身: 双手放开,掌心向前,如捧气一般,缓缓带动身体直立还原。这个动作直接拉伸脊柱和膀胱经,强固腰肾。俯身时呼气,起身时吸气。
---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口诀: 双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
细节描写:
1. 马步抱拳: 再次下蹲成马步,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腰侧。
2. 冲拳:
· 左拳: 缓缓将左拳向前冲出,小臂内旋,拳心逐渐转向下。冲拳的同时,睁大双眼(怒目),瞪视前方,发出“呵”声(或不发声,意守即可)。
3. 回收: 左拳旋拧,拳心转向上,缓缓收回腰侧。同时怒目眼神收回。
4. 对侧: 换右拳冲出。这个动作能疏泄肝气,增强全身气力。冲拳时呼气,回收时吸气。
---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口诀: 背后七颠百病消。
细节描写:
1. 提踵: 身体直立,两脚并拢。双手手指交叉,掌心向上托于小腹前(或自然下垂)。两脚跟缓缓尽量向上提起,脚尖撑地,同时吸气,提肛收腹。
2. 颠足: 脚跟提到最高点后,突然放松,让脚跟轻轻下落,适度震地,同时全身放松,呼气。震动感会从脚跟传至头顶,起到“抖擞”全身经络的作用。
3. 重复: 如此一起一落,重复七次。能疏通全身气血,整理收功。
---
收势:气息归元
细节描写:
1. 按掌: 完成七颠后,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从身体侧前方缓缓向上捧起,掌心向上,如采集清气。
2. 归元: 捧至与胸同高时,翻掌向下,缓缓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意念将全身之气导引归入丹田(小腹处)。
3. 重复: 此捧气、按掌的动作可重复2-3次,让呼吸逐渐平稳,心神宁静。
4. 结束: 最后搓热双手,轻抚面部、头部、腰背,缓缓散步放松。
练习要点提示:
· 松静自然: 全身放松,心情平静,动作不僵不硬。
· 准确灵活: 动作要到位,但因人而异,不可强求姿势完美。
· 练养相兼: 注重动作与呼吸、意念的配合,做到形、气、神合一。
· 循序渐进: 坚持练习,逐步增加练习时间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