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听hr们抱怨人才是多么不好招,虽然相信但体会的总不那么深刻,正应了那句老话:刀子只有割到肉上才知道疼。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两天几乎废寝忘食的在面试,包括从寻找简历到面试应聘人员。真的是感慨颇多。先记录冰山一角。
某培训机构推荐了一批简历过来,有的是还没毕业的应届生因为学校和机构的合作所以去该机构培训了四个月,当然是收费的,而且学费昂贵,还有的是工作了四五年之后,发现自己的工作自己不喜欢或者认为自己的工作没前景了,刚好身边的朋友有在互联网行业做开发的,一看盆友们都bulingbuling滴,心生羡慕,于是乎谋生了要转行的念头,通过同学推荐或者网上查询的方式,进入某个培训机构,培训四个月,以为自己就能进的了互联网开发的门槛。
企业真的不介意你被培训过,相反,我们会重视你有培训的经历,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你比别人会的多,专业性更强,与企业的适配度也会更高。
然鹅,事实真不是这个样子的,大部分这样经过流水线培养的“人才”都不具备竞争力,大多数都只是死记硬背了一些概念,就像是人和蜡像的区别,虽然长得一模一样,但是前者内容丰富,灵活生动。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蜡像”的产生,我看到了两个原因:
1.这些“蜡像”大多产自一些专科学校,首先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没有那么高,而大学生活又比较随意自在,又加上刚刚结束了近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和人性的惰性,自然自控力不会太好。但是毕业了还是要面对生存的问题,临近毕业时才会想到要学一门技能,刚好互联网挺火的,又刚好培训机构说培训结束后保证月薪多少千+,又刚好学校跟该企业有合作,应该信得过,所以就是它了,换谁不会心动呢。
可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所谓技术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历练的,何况是像开发这样有难度的技术更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四个月的速成班怎么可能零基础到精通?当然,天才请绕行。
2.毕业时找的第一份工作很草率,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行业发展空间,以至于若干年后突然发现自己好像莫名其妙地做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看起来也没什么发展前景,好像突然有探索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冲动,但是又不敢太喜欢,因为生活使我们逃不掉金钱的魔障,所以对工作的定位自然是 不讨厌+金钱多多。刚好社会上存在着这样的培训机构,“只需四个月的培训,月薪轻松过万+”,于是又有一批人在生产线上走了一遭。
当然这种现象的产生也不奇怪,谁让我们都是中国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知识机器人”呢,我们在前二十几年里根本没有时间和想法要去思考我们未来的路。突然想起了那个可悲的放羊娃儿的故事,一名记者看见农村的一个正在放羊的小孩
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
小孩回答说:“放羊!”
“羊儿喂大了干什么?”
“卖钱!”
“有了卖羊儿的钱干什么?”
“娶老婆!”
“娶老婆干什么?”
“生小孩!”
“生小孩来干什么?”
“放羊!”
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上小学干什么?” “为了升初中” “生初中干什么?” “为了升高中” “升高中干什么?” “为了升大学” “那升大学之后做什么呢?” “麻麻说上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了。”
我们的思想就深深禁锢在这种扭曲逻辑里,因为我们的双眼被蒙蔽,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所以导致我们的思想变化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那么就需要我们多经历,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用心感受时代的变迁,努力挣脱思想的牢笼,才能洞悉自己想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