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一点也无妨-1/5

这本书很短,我只阅读了序和前言,就过去了五分之一,但很有趣,且有所受益。

在文章的开头,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的解决方法是直接避开干扰源,这让我想起我大学期末考的时候,同学们都跑去教室或者图书馆自习,不就是怕呆在宿舍管不住自己嘛?第二个例子的解决方法让人眼前一亮,书中这样写道: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我们总是因为质量而忧虑,从而不敢迈出第一步,但就算迈出的第一步是最“烂”的又何妨,早一点迈出,就有更多时间去修改,我们得到的最坏的结果就是“完成”。至于最后一个例子,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如果能找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和它捆绑,那么就会两不耽搁,而前一件无聊的事情也不容易拖延。

追求“完成”的人,时常能体会,“烂开始”带来了“好结束”;苟求“完美”的人,却往往发现,“好开始”只换到“烂结束”。

在前言部分,作者认为拖延的悖论是:自己是个爱拖拉的人,但自己似乎做成了不少的事情。他由此总结了一套方案,其核心是认识到自己是一名“结构化拖延”人士,从而让人变得自我感觉良好,并增强行动力。

每一位拖延者,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然后找一些其他的事情来拖延时间。结构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这种心态,希望拖延者列一份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排在最前头,然后把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这样拖延者为了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事情,就不得不去完成后面那些值得一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你排列得当,完成后面的事情就会让你赢的“做事高效”的好名声。

那么,我们清单开头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做吗?作者告诉我们,诀窍就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要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看似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没有;第二,它看似重要的不得了,但实际上并不是。也就是说这些事情让人以为它很急又很重要的,但实际上都没有,如果你耽搁了,实际上并不会怎么样。

整体上来说,就是把一些看似很急很重要的事情放在优先级的最高位,而拖延症的你为了不完成这些事情,就会去完成后面那些值得一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完成后面的那些事情时,你是那么的干劲十足。

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够完成。

那么,现在我们要做的,大概就是列一份清单吧,而难点就是,去寻找那些看似很急又很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不急也不重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心理学-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
    际弋阅读 6,038评论 0 27
  • 本周我们开始学习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过,也会有崩盘的时候。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症...
    Jean_zz阅读 5,816评论 2 36
  • 本书简介 《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是一本拖延了15年才写成的书。他的作者John Perry...
    BIGCONG阅读 4,436评论 0 5
  • 遇见秋 犹如故人归 只一眼 便会妥帖在心里 又见你 依然是秋风乍起时 让心捕捉到你的一丝气息 让脚步追寻到你的足迹...
    0桂花香0阅读 322评论 0 4
  • 今天被告知了一件事情,我们即将要搬家了,顿时我的脑袋就乱了,开什么玩笑,房子还没找,又要开始收拾一屋子的东西,而到...
    赢月照星空阅读 793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