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紧张|不安
忐忑|惶恐|郁闷
喜出望外|喜从天降|喜不自禁
淡定|从容|自信
焦虑|平静
人生路漫漫
刚开始而已
幼升小
从焦虑回归平静
前段时间估计很多人都被今年各种“幼升小”奇葩事件刷屏了,某某学校不考孩子考家长,某某学校不仅看父母,还要看祖孙三代,还有各种学校前人山人海的照片,阳光下家长们各种焦虑的表情,各种观点各种论断不绝于耳,正在经历中的人,基本都在之后用各种幽默的方式来自嘲和调侃,已经经历过的,则是各种感叹,一年比一年形势紧张,感叹之余忍不住庆幸自己家的娃早生了几年,而很多还没有经历的人,则齐刷刷的发出同样的惊叹,“原来幼升小这么可怕啊,看的我都焦虑了”。
我想和大家说的是,这三种心情,我在这一年中都经历了,其中复杂的难以言表的感受,如过山车一般的跌宕起伏,我身在其中,深有感触,因为我家的娃恰好就是今年“幼升小”大军中很普通的一个小蝌蚪(新出炉的幼升小暗语,比喻没有经过准备直接拉上战场的孩子),而我则是一直抱持着“快乐教育,轻松童年”观点的一位普通妈妈,这样的组合,在今年严峻的“幼升小”形势下的经历,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了。
历时十数月,如今早已从最初的焦虑回归平静,因杂志之邀,把全过程整理和分享给大家,或许我的经历和一点点的感悟,可能对你有所启发,或者可以帮助你少走一点弯路,那我也算做了一次法布施了。
焦虑
源于能力与期待的差距
|NO.1|
毫无准备下的“幼升小”,扑面而来的除了焦虑还是焦虑
先说说第一种心情吧,焦虑,紧张,不安,自责等情绪,是从去年(16年)下半年孩子上了大班开始的,小班和中班时,一直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孩子开心就好,等上了大班,幼升小终于变成绕不过去的话题,虽说还有一年的时间,但自己也知道,如果想要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必须开始有所准备和应对了,于是,开始各种打听,刷论坛,加入各种家长群,参加各种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说明会等等,因为公办和体制内的民办还没开始,所以基本上参加的都是体制外的“双语学校”说明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前以为的“零门槛”,不考知识点只看孩子的潜质等等的说法,原来真的只是个说法而已,无论是过来人的现身说法,还是各种论坛和家长群里爸爸妈妈们的热烈讨论,无不如当头棒喝一般,告诉我“你傻啊,人家说零门槛你也信啊,人家说不考知识点你就真以为不考啊”。
| NO.2 |
无知者无畏,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好吧,我承认,我确实有点无知者无畏了,可是现在临时抱佛脚也没用了啊,尤其双语学校的说明会之后,就是各种紧锣密鼓的“沟通”(你们懂的哈),反正也来不及了,就这么硬着头皮上吧,不行就当作历练了,话虽这么说,心里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期待,毕竟,学校是自己很心仪的学校,孩子也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总是抱着那么一点点的幻想,没准老天开眼,让哪个睿智的老师看出孩子未来的潜质,给他一个机会呢。
| NO.3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所谓历劫,是神仙的专利,不是凡人的游戏。
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在孩子在第一次参加某名校游戏连过三关后更是节节攀升,但当听说最后一关是与外教老师一对一“聊天”时,我顿时傻眼了,OMG,公立幼儿园的娃,学校里自然是不会学英语了,外面也是中班以后因孩子自己要求才给报的,一周仅仅两小时,基本等于玩耍一般,别说和老外一对一聊天,就连传说中必考的“自然拼读法”都接触很少,这一关能通过的可能性极低,不死心的我找了一些可能的常见的句子和孩子在家做了一些练习,也帮他报了一个线上的英语学习机构,强化面试训练,很明显的感受到他很强的学习敏锐度,教过的内容很快就能掌握的很好,但没教过的就只剩大眼瞪小眼的尴尬了,也是,语言的学习哪是急功近利能学好的呢,浸润和时间都是必须具备的前提,所以结果大家也可想而知了,铩羽而归。
一次,两次,三次,全都败在了最后的“聊天”关,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我对双语学校越来越多的了解后,也越来越明白和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一关,毕竟,既然是双语,从孩子一年级开始,英语便是一门主要的教学语言之一,如果听不懂,说不来,怎么上课呢?加上现在的“双语”热,100个名额,基本有一两千的孩子报名,热度不亚于某些沪上知名的体制内名校了,原本考虑双语,是期待对门槛的要求没那么高,对知识要求没那么严,但因着报名者众多的推波助澜下,也必然会设置一些门槛来甄别和优选做了更好准备的孩子和家长,这一点也能理解,换了我是校长,也是一样的。
平静
源于经历之后的自信
虽说孩子之前没做太多的训练和准备,但一路“游戏”下来,还是有所斩获的:
| NO.1 |
我看到了孩子的潜力
参加了五所双语学校的“游戏”,过了据说录取率3.5%的名校的前三关,拿到了一个学校的offer和一个学校的优良(三个学校的名字我就不说了,在某知名教育公号沪上名校排行版中位列TOP10,各位自行脑补吧),谁说蝌蚪没有机会?“名校”的名师们自然有区别于普通人的识别力和鉴赏力,可以看到蝌蚪们的潜质和未来的可能性。
| NO.2 |
我看到了幼儿园和家庭潜移默化下对孩子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孩子怎样的品行和技能,这些与名校的offer相比,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更深远。
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办名校,以培育出众多牛蛙而出名,三年下来,我看到,学校并没有做很多知识方面的灌输,而是在孩子们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品行等方面做了很多精心的教学安排,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这才是它牛蛙辈出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我在小班时开始学习正面管教(帮助家长自我成长,给到孩子和善而坚定的陪伴和引导的家庭教育体系),三年来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也给到孩子很多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家校配合下,孩子呈现出越来越好的状态,因此在这一连串的过关游戏中,孩子很轻松的去玩,很轻松的接受或成功或失败的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这样的状态让我很欣慰,也很为他骄傲;
| NO.3 |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必然有它的独特优势,
而对于我们,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到了第二轮,拿到offer的学校去还是不去,拿到优良的学校,还要不要再去参加下一关的游戏,和家人孩子商量下来,决定放弃,因为路太远,如果去,要么举家搬迁,要么孩子就要每天很早起床,坐班车加入拥挤的早高峰里,记得园长妈妈说过,对于小学的择校考虑,距离比其他的因素更重要,在一番思考下,我们认同和接受了她的建议。
接着,就是体制内民办面试流程,抱着继续玩耍的心情,我们报了沪上最火的民办学校,近距离体验了一回最火学校的最新高科技,坦白说,当我坐在体育馆观看学校的宣传视频时,真的被它吸引了,视频里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和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深深的打动了我,在一年遍访名校的历练下也算有一些鉴定能力的我,在视频的背后,能看得出名校被那么多父母和孩子们追逐的原因,在一霎那,我真的有点后悔,如果可以更早的了解到和准备,或许孩子会有更大的可能与它有更亲密的机会,现在看来,只能是想想了,好在人生路漫漫,这才刚刚开始而已,未来有怎样的可能,谁知道呢?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在各位爸爸妈妈很焦虑的等待通知短信的时候,我却出奇的淡定,因为自己知道,孩子只是普通的孩子,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下,一个普通的没有做任何准备的孩子,得到名校青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期待回归现实,自然不再焦虑。
在轰轰烈烈的幼升小的最后,大家最关心的结果来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回归了最初的选择,一所离家最近的公办名校,一个我和孩子都很喜欢的学校,在同样是公办名校的幼儿园的体验下,在经历各种名校探访体验后,我们知道,这是当下最适合我和孩子的选择,如果没有前面的体验,我不一定能体会到它的美妙,一切刚刚好。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们肯定会想,还以为你有出人意料的结局呢,完全没有蝌蚪进名校那样大逆转的出现嘛,说到底,你们也是有公办名校打底的底气,才敢这么肆意妄为的做蝌蚪吧。
没错,虽然几年前投资名校学区是懵懵懂懂下的运气,但如果没有它,我真的不敢在孩子这三年里不管不顾的完全放养,我并不是鄙视其他的学校,只是,在中国,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名校相对于普校而言,势必会聚集更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名师出高徒,孟母三迁,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那你干嘛还折腾这么一大圈呢?自找苦吃吗?
你说的对,我确实是在自找苦吃,同时,这苦我认为吃的相当值,如我一直信奉的道理“定见,从来不产生在别人的建议里,而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清晰。”
在这番自找苦吃的经历下,我越来越清楚孩子和自己需要怎样的环境,选择怎样的学校,以及接下来进入小学之后,要做怎样的努力。
因为幼升小才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以及伴随一生的种种考验,在生活中历练,在实战中学习,是可以最快速度帮助我们成长的方法和途径,我相信,经过这一年,孩子和我都有了很多的收获,也有了更清晰的关于自己的定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牛校自然是为牛蛙准备的,而牛蛙非天然出品,天赋的背后一定有父母,也有孩子自己很多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这份努力本身,就值得尊敬。
品尽百味,而无味,因为看透;
阅遍千山,而无景,因为看清;
历经沧桑,而无伤,因为看淡。
前提是你先要品尽,阅遍,历经。
幼升小
我的观点
那大家一定又会想,你说这么多,你最后总结下来的经验到底是啥呢?别急,下面就是我实战后分享给大家的个人观点了(敲黑板啦):
| NO.1 |
以终为始,未雨绸缪。
不同体制,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关于这点,有很多专业人士写的专业文章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到足够的信息,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也必然会需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孩子,就像公司招人一样,更早的想清楚自己家庭和孩子的需要,找到匹配的学校,并做针对性的准备,是上上策。
比如如果钟意双语学校,英语应该从更早的时候开始学习,及时把握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别因为自己的“无知”错过它,其实,快乐教育,轻松童年,与学习本身并不矛盾,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体会,找到匹配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才是最佳方案(刷题或上各种鸡血的培训学校并不是我认可的学习方式)。
| NO.2 |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整个过程中,父母的心态要摆正,同时要很好的去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目标感和价值感,这一年来,我看到很多焦虑的爸爸妈妈带给孩子的伤害,也在面试现场看到过有的孩子紧张的语无伦次的可怜的样子,在我看来,这都是爸爸妈妈没有调整好自己导致的,孩子还小,幼升小有很多的偶然性,考上或许说明你的孩子适合这所学校,考不上也不说明你的孩子不够优秀,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更好的看到孩子的优势并因势利导的培养。
| NO.3 |
好妈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各种教育流派在这一点上都有高度的共识,在孩子12岁之前,相对于学校,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的多,而且心理学领域各种理论和研究也证实,童年时期父母的陪伴质量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有的选,上好的学校自然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额外获益,如果没得选,爸爸妈妈如何做好榜样,对孩子更为关键,最重要的是,无论有没有的选,父母如何在自身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给到孩子更好的陪伴和更积极的影响,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事情。
焦虑,是因为能力无法匹配期待,缓解焦虑,要么提高能力,要么降低期待,要么同时进行。
一生很长,幼升小只是孩子们人生路上一个小小的开始,一生也很短,如白驹过隙般的飞逝,作为爸爸妈妈,给自己和孩子留下美好还是悲痛的记忆,不取决于是否上了名校,而取决于当下我们的选择和努力。
最后,送给大家我最爱的一首诗:
《致孩子》
纪伯伦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
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祝福所有的父母,都能在孩子长大以后,可以坦然的告诉自己和孩子,身为父母,我已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我已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