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湍流”这个词吗?
湍流就是流体在开放的空间内,自由紊乱的不可预测的失控现象。在物理学的《流体力学》中有一种被称为“湍流”的现象,当液体或气体在空间内以一定的速度流动时,会发生紊乱的流体现象。“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自爱因斯坦之后最有成就的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卡尔·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在世的时候曾经说:希望自己在死后能向上帝寻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一个是关于“相对论”的,另一个则是关于“湍流”。有趣的是他接下来的一句补充,他说:想必上帝对第一个问题,是有明确答案的,但是第二个问题,也许上帝都无法回答(详细内容,阅读纸质书上正文)。
中国诗歌的湍流现象:
田园诗派:东晋诗人陶渊明,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
边塞诗派:唐代诗人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岑参、李颀。
江西诗派:宋代黄庭坚、杨万里。
豪放派:宋代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岳飞。
婉约派:宋代词人柳永、秦观、李清照、欧阳修、晏殊、张先、贺铸、周邦彦。
雅正派:宋代词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
闲逸派:宋代词人僧仲殊、朱敦儒、黄裳、周紫芝。
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臬、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
西方美术的湍流现象:
弗洛伦萨画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威尼斯画派:提香、乔尔乔内
巴洛克风格:鲁本斯、委拉斯开支、贝尼尼、伦勃朗
洛可可风格:布歇、华多、弗拉戈纳尔、夏尔丹、透纳
新古典风格:普桑、大卫、安格尔
巴比松画派:柯罗、米勒、卢梭
俄罗斯巡回画派:列宾、列维坦、希施金、苏里柯夫
印象画派:马奈、莫奈、毕沙罗、德加、雷诺阿
新印象画派:修拉西、涅克
后印象画派:梵高、塞尚、高更
巴黎画派:夏加尔、莫迪里阿尼
立体派:毕加索、波拉克
西方音乐的湍流现象:
如果用空间哲学的湍流现象和非牛顿流体现象,就能够解释清楚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把社会从大的国家民族社会,细分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单位,他采用了类似“非牛顿流体”的高分子聚合体的方式,来抑制思想湍流带来的社会动荡(详细内容,阅读纸质书上正文)。
军队用标准化管理,来抑制湍流现象(详细内容,阅读纸质书上正文)。
启示录:本段描述是整本书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那就是用自然现象来解释社会现象。按照空间思维的认识,这两者都是一体的,且具有相同的空间原则和运行规律。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对“空间”这个概念的再认识。我一直在强调的空间,是指“关系空间”。只要是有不同的要素组成,彼此还有频繁的相关性,则会形成空间。一旦形成了空间,则会遵循空间内物质和非物质的规律。“湍流现象”就是一种空间现象,只要个体之间没有相互约束的机制,就会产生紊乱状态和失控状态的湍流,克服湍流目前最为有效的物理现象是“非牛顿流体”,而孔子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让中国社会,在文化上稳定了2000多年。这种高分子现象,具有很强的粘着性,它需要某种补充活性要素进行调解,否则会很快进入腐烂变臭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