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们在做自己的成长纪念册,都很忙。但也有一些同学,不知道该如何做好自己的纪念册,让它独特且有意义。
今天,恰好有这么一节信息技术课。我让学生看了网络上许多,和他们同龄的小学生做的纪念册。网络上的案例多,各具特色。我们讨论不同做法的不同好处,以及可以学习参考的地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有丰富的素材。只是,如何将自己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做出有意义的纪念册,是他们要学习的地方。
案例中,有一篇文案做得很好。有赠言,有感悟,也有对自己的期望。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思考。一段段文字,表达的是对自己匆匆六年的记忆,对师友的不舍,更是对未来的惶恐。刚开始,他们对其中的图片指指点点,因为他们找到了共同点。一样年龄的他们,有着共同阅历,有着共同的期望。即将毕业的他们,有了一定的共情能力,对文字,及文字背后的故事。于是,他们不再躁动,不再喧哗,他们沉默了。他们在思考,思考过去,也在思考未来。安静背后,有他们的离别愁绪,也有悄悄抹去的泪花。
关上网页,我又打开了相册。和孩子们一起看了几年前带的毕业班,他们的学习日常,他们的娱乐,还有和他们一起去骑车的视频。自己看着,内心里又多了几分牵挂。一届届的学生,就这样从我的教室离去,走向更远的地方,追寻他们自己的梦。随着时间推移,少了的是自己的头发,多了的是自己的年龄。但更多的,是远走的学生,是键盘敲击下的记忆,是自己的见识,还有自己的人生。孩子们看得不亦乐乎,自己却感慨万千。
接着,我又给他们看了属于他们的照片。看到几年前的自己,孩子们或惊呼,或唏嘘。他们看到了可爱的自己,重拾遗失已久的记忆,还有不想懵懂的现在。一张张喜笑颜开的照片,寄存了难于忘怀的童年。一个个热闹的场面,是无数次多姿多彩的活动。一个个矫健的背影,是一场场精彩的竞技。他们对即将离开的校园和师友不舍,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他们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热情,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汇。最终,相视一笑,饱含深情。
我说:“离毕业,还有那么一个多月的时间,请大家规划好、利用好。学习上,查缺补漏,弥补不足。校园里,用行动证明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师们、同学们、学弟学妹们。用最好的自己,给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终,没有任何声音。
我想,我错了。因为,这个夏天,又触动了这么一群心灵的敏感神经。
而我,也将收拾起越背越重的记忆包囊,继续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