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什刹海
【转发请注明出处】
多年的工作阅历告诉自己,并不是名片上印着“销售经理”的人都具备一定的销售能力,或许那只不过是工作需要的必备而已!
再有就是千万别被职务上的权威所迷惑,例如:某某部门人力资源总监,某某部门技术副总,某某公司研究员等等。为什么呢?或许阅读完以下故事你就会明白:
P33页<精准努力>【日】野口真人
我不久前遇到的一位“咨询顾问”就是这个类型。
这个人早年间从某家大银行辞职,自己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他给我看了公司的宣传册,我发现上面写的都是他在银行工作时的事情,其中并没有写明“我在银行工作时取得了怎样怎样的业绩”,而尽是罗列一些“我某某年进入某家银行工作”“某某年升职为某家支行的支行长”“我的继任者某某某后来成了该银行的行长”等美容。
客户想知道的并不是你在银行工作时期的职务,而是你在咨询公司做出的实际业绩,但是这些信息在宣传册中缺毫无体现。询问他的公司有哪些业绩,他的回答也含混不清,怕是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业绩吧。
虽然如此,但他自视甚高,言谈举止间总是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顾客是不会和这种人做生意的。只依靠职务,而不去提高自身价值的人,最终必会走上穷途末路。
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或许当对方听到/看到你的公司和职位表示尊敬或者是有些羡慕嫉妒甚至于有些小崇拜。
可那终究不是对你个人能力的认可和赞赏吧!
通过以上阅读首先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有效识别“假权威”的方法。
那就是你可以问问对方:“所在职位他自己曾经有哪些业绩?或者是HR面试中常问的你觉得自己做过的项目中亮点有哪些?”
如果说是对方含糊其辞,或者直接回复:“就那样吧!”你可以理解为人家谦虚,也可以理解为对方缺乏“真才实学”,亦或者他只是靠着那些“招牌”自信的活着而已!
诸如此类,日常生活过程中比比皆是,比如:
某刚以全县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考上了省内最好的大学,进入大学后开始完全放纵自己直到大学毕业,而且平日里常以“名牌大学生”自居。大学毕业后就业中,也只是通过网投简历中的“名校学历”也博取一次次的面试机会,而每每面试中面对HR提到的相关问题~自身优势,亮点,目标,职业规划,专业能力等往往都是哑然失笑,最后虽然进入了一家国企事业单位,但由于各方面能力实在对不起这张“名校学历招牌”只好被再一次的劝退。
不是有那么句俗话么:“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当然有学历也不是不好,毕竟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录用机会;可在学历取得的过程中如果不让自身的实力水平和“招牌”能够站在统一起跑线上,那么也就会出现某刚同学的高分低能。
即便是返回到工作中的实例也是如此,或许有些人是通过拉帮结派,裙带关系获得了一官半职,但如果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实力照样会被落后和被淘汰,显然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运用到我们自身职业生涯过程中应该才能“名副其实”呢?
首先,作为自己职务的关系具备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我的职务是人力资源总监,那么作为HR总监职务今年的年度目标将会如何?哪些需要达成?
其次,具备并熟练掌握本岗本职相关的业务能力。统筹?规划?协调?沟通?…技能是否完全掌握,如果没有有没有合理制订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然后,凸出个人优势/亮点!大家都掌握都能做的做的事情那完全可以“流水线作业”,可为什么非得是你才能胜任呢?让自己无可替代你就可以!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变的无可替代呢?找准自身的优势所在持续进步&发挥!
总结起来,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莫让“职务病”重复在自己身上出现,假如将职务的力量与自身实力混为一谈,之后往往会尝到苦果。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想成为这种“冒牌货”,就请先将自己的目标设定为提升自身价值,而不是获得一个体面的职务后就此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