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专家解读“十五五”:100个国家级零碳园区落地,企业转型迎关键机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十五五”时期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的部署,成为绿色低碳产业的核心信号。作为世通国际认证深耕该领域的专家,我将从政策逻辑、企业收益、行动路径三方面,为企业绿色低碳管理岗管理者拆解机遇,助力精准把握政策红利。

一、政策核心:零碳园区为何是“十五五”转型关键?

国家发改委明确将零碳园区作为产业绿色转型核心载体,背后是三层战略考量:

其一,碳排放双控的“试验田”。相较于“能耗双控”,“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更聚焦碳足迹管理,零碳园区将率先试点地方碳考核、企业碳管理等制度,园内企业开展碳核算、减排工作可获得明确标准指引与政策支持。

其二,绿色产业的“增长极”。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已达11万亿元,100个零碳园区建设将拉动规划、节能设备、碳咨询等全产业链需求,仅园区节能改造就将释放千亿级市场空间,为企业带来业务拓展机遇。

其三,政企协同的“纽带”。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目标明确,零碳园区通过集中整合用能需求、共享绿电资源与节能技术,可大幅降低企业单独降碳成本。如集中建设分布式光伏,能快速提升园内企业绿电使用比例,助力达成减排目标。

二、核心收益:企业参与能获哪些“实在好处”?

政策落地的核心价值在于企业可获得可量化的收益,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绿电成本降低,能源安全升级。政策明确“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主要靠清洁能源满足,零碳园区优先接入绿电直供通道。园内企业不仅能享受低于火电的电价,还可规避火电供应紧张风险,典型案例中制造企业用电成本下降8%-12%,年省电费超200万元。

二是碳资产增值,打开收益渠道。园区企业减排量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统一改造产生的多余碳配额可交易获利,同时国家级零碳园区背书能提升招投标与出口竞争力,尤其可降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下的出口碳成本。

三是政策与融资倾斜,缓解转型压力。国家级园区配套专项补贴覆盖改造、设备更新等领域,部分地方给予30%改造费用补贴及税收减免;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审批更快、利率更低,专项贷款额度最高达5000万元,利率较普通贷款低1.5个百分点。

三、行动指南:绿色低碳管理者如何落地?

政策红利需主动抓取,建议从三方面推进:

首先,精准评估园区准入。跟踪地方零碳园区申报指南,重点评估园区绿电接入、碳管理体系及补贴政策,未纳入规划的可联合管委会申报或迁入获批园区。

其次,锚定企业降碳清单。牵头完成碳核算,锁定高碳环节,对接园区规划。如园区建光伏电站时提前规划厂房屋顶资源,参与循环经济实现固废资源化,降碳同时降成本。

最后,筑牢绿色能力底座。组建专业团队或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碳管理培训、绿色认证,提前对接节能设备厂商与碳咨询机构,确保快速响应园区改造需求。

零碳园区不是负担,而是企业转型的“加速器”。随着双控制度落地,早参与早占位。世通国际认证将持续跟踪园区建设进展,提供碳核算、绿色认证等一站式服务,与各位管理者携手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