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迪说自己从小都不喜欢吃豆腐,一直都不喜欢,妈妈也没说过什么。
直到有一天,在餐馆吃饭,奶奶指着桌上的豆腐说:“你把它吃了,我给你5块钱。”
妈妈觉得不吃就不吃吧,何必呢?! 可小迪觉得这买卖不错,就吃了。
于是,后来妈妈就专门做了一盘豆腐要给他吃,他再次申明自己不喜欢吃,妈妈就说:“你为了5块钱可以吃了它,就不能为了你的身体吃掉它么?”小迪只好又吃了。
从此以后,不爱吃豆腐的小迪就因“为了妈妈的爱”、“为了长得更高”、“为了营养”等无数原因,不得不一再吃豆腐,直到多年后的现在。
小迪苦笑着感慨:5块钱很快就花光了,奶奶也没几年就去世了。可是,吃自己本不喜欢吃也本可以不吃但又不得不吃的豆腐这回事却没完没了地延续下来了。
对小迪来说,一开始没经得住5块钱的诱惑,直接导致“吃豆腐”这回事几乎变成了小迪的人生污点或者噩梦,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5块钱,一开始看上去是个机会,“赚钱”的机会。可把时间段拉长了看,这5块钱就是个实实在在的诱惑,这诱惑让小迪逐渐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失去了遵从内心的权利,失去了说“不”的权利,慢慢地,生活就不是他想要的样子了,或者也可以说,离小迪想要的样子越来越远了。
这样一来,5块钱甚至成了使小迪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原罪”。
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连锁反应的,只是,开始时谁都没有认为那是导向某条无法回头的路的起点。
比如幼时的某个习惯(小迪的故事),比如交哪个朋友(让人痛心的江歌案),比如考哪所大学(大致可以决定日后朋友圈的层次、范围),比如在哪个城市读书、工作(或许就留在那里一辈子了),比如跟谁谈恋爱(恋爱谈不好,纠葛少不了,例子太多,就不单点了),比如和谁结婚(结婚对象选择正确与否基本决定婚姻生活的阴晴,甚至改变人生轨迹,具体事例可参见各种社会新闻头条)…… 这些关键时刻的有意无意的选择,都会把选择者指向不同的道路,引向可能完全不同的人生。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只有几步。
那关键的几步踏出之前,能擦亮眼睛,分清是机会还是诱惑,考验人生活智慧的同时,也很可能影响着今后的人生走向。
机会和诱惑,有时就是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