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文/lili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想这也一直是困扰着你的问题?

曾经无数次追问这个问题时答案都是模糊不清的、不知所措、一脸茫然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情绪是人类的底层操作系统

我试着从我们常用的手机本身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说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iOS,有的人是安卓,大家版本号都还不太一样,至少大家的ID是不同的。

你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是安装在底层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一个的App。

其实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比如:我们都会有情绪冲动的时候。你陷入爱情了,你被愤怒、被恐惧控制了,就好像手机系统崩溃了,所有的App全废了。

你所有的后天学的知识、技能、理性都不能说服你。

因为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学会读懂我们自己的情绪。而我们内在的愉悦、恐惧等内在感受的情绪才是我们底层操作系统。

那么怎样升级我们自己的底层操作系统呢?

我们先想想为什么每个人不一样?

为什么让你照着PPT练习3次,你就会痛苦。而乔布斯为了苹果大会对着PPT练习100次,依然乐此不疲。

为什么你打扫卫生很痛苦,而有人视打扫房间不厌其烦,一天扫三次?

为什么你一看书就犯困,不知道是你在看书还是书在看你,你一学习就痛苦,而有人就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还乐此不彼?

为什么同一个点上,有人痛苦,有人愉悦?

所以,觉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一件事,你可以不厌其烦地一直做下去?

这就是上帝给你初始化的操作系统的密码,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发现你天分的密码

我们一般认为的天分是显性天分,比如长得漂亮、身体协调、唱歌好听、智商高。

其实还有一种天分,是隐性天分,他不会两三岁展现出来,让别人看得到。

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你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

时间久了,其实你就会与众不同。

我们都知道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

问题来了,一个人为什么会在一件事上花一万小时呢?

有些人是不得已。

但是多半人,是在深入体验中,找到了满足,找到了愉悦感。

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撑一个人持续投入一万小时。

我们看到优秀的人才会有几个特性:敏感、不能忍、有动手优化的能力。

乔布斯把一个图标改100遍的驱动力,乔布斯改来改去,朝同事发脾气,不是因为他要追求卓越,而是不改到让他满足,他就不爽。他因为极度不爽、不能忍才不停地改来改去。

所以,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有时候你不是缺某个APP,而是你的操作系统,只能支撑你到这里了。

愉悦和满足感会支撑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投入一万个小时,从而使这个人成为天才。

恐惧是另外一种动力。

甚至比愉悦的动力更为强大,或者说更强劲。

看到一个人的恐惧,你就基本上知道他的边界在哪里。很多人,我都知道他的恐惧是什么。但是,好像马云没有恐惧,罗振宇好像也没有恐惧。所以,暂时,我还看不到他们的边界。

有时候,你看到一个人兢兢业业,完全忽略自我的身体感受和家庭体验,一切以这件事为核心,彻底忘我。他是因为愉悦吗?很多时候,是因为恐惧。

所以,面对一个年轻人,如果他在工作中,既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你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在这件事上,不会有什么成就。

恐惧是痛点

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是痛点。

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毫不犹豫地花钱。

所以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是最大的市场,为什么?对生存的恐惧。

为什么医美产品比普通化妆品贵那么多?对青春流逝的恐惧。

听罗辑思维、用得到,为什么啊?认知焦虑,还是恐惧嘛。

图片发自简书App


灰度认知,黑白决定

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段子,70.80年代时生活很苦,大家要过集体生活,一起吃食堂。那个时候食堂一个月交那么一点伙食费,随便吃,你要想吃饱饭就要记住这么一个口诀,“一半、二平、三尖”。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冲上去盛第一碗饭的时候,请注意,只能盛半碗,为什么?你想,那个饭上来是很烫的,对吧?你要是第一碗就盛满的话,又烫又没法吃下嘴,等你再想去盛第二碗的时候,对不起,人家已经盛完了,你只能吃这么一碗饭,这就吃亏。所以第一碗只能盛一半,你想那个很烫的饭到了碗里之后,它散热快,很迅速吃完,然后冲上去盛第二碗。第二碗的口诀呢,叫二平,因为这个时候,饭的温度已经稍稍降下来一点了,这个时候你狼吞虎咽把第二碗吃完,再冲上去有机会盛第三碗。第三碗口诀就叫尖,一定要尽可能有多少盛多少。

刚才我讲的盛饭的这件事情里面,其实它已经包含了两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饭的温度本身在下降,所以导致你眼下的决策就不一样。

第二点,这不是你一个人在吃饭,商业最复杂的地方就是很多人在一个现场跟你博弈,在一个局里面。

所以你不仅要想自己的行为,还要想别人的行为。这是从知到行最难跨越的一条鸿沟,就是你得知道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是什么样,你还得知道环境的变量是什么样,更重要的是你得去判断跟你博弈的人,他的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然后再来做出自己的行为决策。所以,如果你仅有一个知,说我吃饭要吃饱,我要抢过别人,你上去就抢。事实上恰恰你吃不饱这顿饭。

回到我们的题目: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呢?

从上面两个方面说到底层操作系统、灰度认知黑白决定所理解懂得的道理,你能说你可以过好这一生吗?

答案一定是:不能

因为我们说到知行合一是有鸿沟的,或者说从知到行是有差距的,那差距是什么呢?

答案是:方法

什么方法呢?

答案是:重复

怎么说半天就两个字啊,这也太简单了吧!

重复一点都不简单,重复就是刻意练习!

同样想升级我们自己底层操作系统就是要找到可以愉悦自己的事情然后坚持刻意练习、不断重复、持续一万小时,找出自己恐惧的边界做同样的刻意练习、不断重复、突破自己的恐惧边界你定能过好你的这一生!

祝福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 | 卿卿子衿 江城酥雨晓寒轻,碧塘吹皱秋波粼。金陵粉蝶春色兴,桂子盈香牡丹隐。 小轩清寒叩闺阁,佳人峨蹙剪红妆...
    柳子卿阅读 447评论 3 3
  • 学了很多东西,但能记住的不多,能用到更少了。经常的场景是,遇到某种情况,觉得自己好像在哪里看到过解决的方法,但死活...
    区块链加菲阅读 190评论 2 0
  • (引文:大约凌晨三四点,梦里真看见,手机屏上篇篇诗,万里长空全挂传。恰巧女儿同分享,正好小弟来道喜。答说从未此现象...
    万里千年阅读 238评论 4 13